地方官谈地方债:县级财政为何天天哭喊?
此外,客观来说,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过度依赖造成了税收结构的畸形。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房地产对税收的贡献在减少。实体经济方面,部分低端的、落后产能关闭了,实际上税源是在枯竭。当然,我们处于经济转型的阵痛期,未来还是会迈向高质量发展。但是,在当前来看,税收是在减收,而非增收。我觉得客观上这个非常必要,现在你看有的地方债台高筑,负债率高达400%,500%,你想这个怎么办?全部靠借钱过日子。2017年7月、8月关于严控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增量的有关文件出台后,许多地方政府一下就断粮了,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他不敢融资,但是为了保运转就必须借钱度日,因此寅吃卯粮,这个风气不刹,肯定要出问题。
实际上,西部地区县域财政对土地的依赖非常大,土地卖不掉基本上运营非常困难。最近不是提前下达了2019年的转移支付么,实际上都是补充财力的。
今儿风云突变,转了一经济周刊的文章!一看着实不错,就想着大家以后再基层财政,困难,方面可能用的到,于是转来步知公考,大家一起努力!
像西部省份,我估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的8%-10%是比较好的,就非常不容易了。实际上,债务风险预警按照1这个系数来控制的,在1以内都是安全的。地方发展的一定负债还是合理的,保持合理的杠杆水平,就是100%以内都可以接受。
我们大家学习申论真的要多看一些大学者和资深记者们的文章,他们从业几十年确实在发现问题上比我们要深刻,而且写的文章既有深度又不愤青,直击痛点的同时发人深思!而且文章每一段都有总领性语句,后面引用的例子也是简要直接,例子说明后有些运用反问的手法其实是更好的说明了问题!让所有的读者看到这里自己去思考,慢慢的就会被晓之以理了!
现在有些地方不是在搞财政重整么?财政重整就是省一级在保他们的工资运转,其他的债务问题,实际上现在还没找到解决办法。还是那句话,还是该干活还得干,公职人员该发的工资还是要发。财政三个基本职能,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最后才是促发展。
难得看到腾讯转好帖子,平常都是些COSPLAY的软妹子图,或者就是卡戴珊家族的花边新闻,要么就是蔡徐坤的NBA暴扣生涯,实在无趣。
实际上,有些县市的债务状况走到这一步,过去肯定是上了一些建设项目的,大规模的建设项目。
因为过去有些地方政府靠卖土地,现在土地卖不动。税收实际上是在减少,就没有收入了。财政的职能本身就在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保运转是摆在前面的。现在我们是可以发债,国家鼓励发行专项债,坚持“开前门、堵后门”的改革思路省里也是以省级政府来发,省里面也在迅速突进,包括财政条线,也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专项债我确实非常赞成,开前门,堵后门。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有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咱们以前这个债务怎么办?它是分年分月都在到期。
有一句口头禅,“中央财政盆满钵满,省级财政有序运转,市级财政跌跌撞撞,县级财政天天哭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前财政的状况。事实上,1994年实施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进步。这在当时对于经济的发展、中央财政的压力的缓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那时候,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政府没有钱,一些教师甚至发不出工资。分税制改革后,教师的工资都稳定了,由中央财政拨款。但是,以目前的现状来看,县级财政是最底层,乡镇没有财政,只有专户。
但还是要考虑,这个风气刹住之后,未来怎么办?就是下一步核心的问题,怎么来运转?
所以,我觉得这么好的文章,给大家转过来,希望共勉,来自花木君的V 小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与此同时,国务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措施,目的都是放活微观经济和实体企业。客观上,我们的一些规费收入,政府基金收入也在减少。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大家都不承认自己财政收入要减少,从数据上看都在不断增长。包括营改增,西部地区工业虽然有很大的规模,但是工业税收附加值太低,营改增实际上令县域税收减少了。可能从全国大盘子上看,还是整体增长。但是具体到以一个市、县,以一个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税收都在减少。但是大家都不提这个事儿,主要因为GDP考核的需求。
这是为什么?财政压力是如何产生的?面对风险与发展的“平衡木”,地方主政官员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一位西部省份某县地方官员。
我觉得,真要解决县级财政运转问题,需要按照十年周期。最终,政府还是要帮助,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救助不等于不帮助,我是这样理解的。
第三,近几年,县域经济,特别是西部地区县域实体经济支撑太弱。严格意义上看,一个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能够达10%就已经是比较良性的状况,经济发展质量就算是比较高的了。但根据公开数据,目前西部很多地区达不到这一比重,许多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约有5%。相比而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这个GDP的比重交高。西部很多地区,整个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本身对税收的贡献并不大。
自去年10月底以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多笔不同类别的2019年专项转移支付或资金给地方政府。其中,河南、四川、安徽、湖南等26个省份提前获得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1.3万亿元,重点用于调整工资、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支出需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a6245be0428b417d889715ca47be53b1.jpeg
卖地收入这一块,实际上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也没有了。其实房地产企业对于经济的感知能力非常强,比如我们县距省会城市一个小时车程,房地产的经济效应传导到我们县一般要一年的过程。前些年,我们省会由于新区建设,城南地区大量开发,房价飞涨。这股效应从前年下半年传导到我们县,房价就开始涨了,库存大部分都卖完了。我们很快抓住机遇卖了两波房,卖了两次地,后来就卖不动了。房企看到全国一线城市限购了,他立即就观望了。
这篇文章,在评论区一致好评!基本上都是说,此文章直击痛点,描述真实,反应了基层财政问题上的实际情况,是难得的好文章!
与此同时,今年提前下达的1.39万亿元地方债发行工作已经启动。福建、山东、新疆、河南陆续披露了发债信息,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脱贫攻坚、土地储备、铁路公务交通、市政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支出。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过去配套比例较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地方财政配套70%。后来经过各地反映,这个政策调整了。但是上级部门搞了以奖代补,举个例子,如果把一个项目建好后奖励3000万。但是,项目完全建好可能需要一个亿。在一次发改委现场会议时,我们邻县县长反映,进行农村某公路建设,可以获得上级奖励3000万,但是做完需要两个亿。但是如果你不去做这个建设,一分钱都没有。你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最后还是百姓受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配套资金或先期投入,是产生债务的第二个原因。
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把各地政府债务全部锁定了,全国是18万亿(注:截至2018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3862亿元)。目前,正在填报隐性债务统计数据,具体在系统里填表,这个统计还是十分严格的,必须落实到项目上。不是今天你报30个亿,明天40个亿。对于政府融资平台,与政府债务有关的,也要看合同和支付凭证,每一笔钱一套档案,清理还是非常严格的。
第一,刚性支出在逐渐增加。凡是上级部门,都可以给你发文,比如,某项工作的预算必须按照现有人口每人两元的标准来计算,预算的核心要有财力支持,预算不到位,考核要受限制。但是这些刚性预算支出在不断增加。举个例子,2011年我刚工作的时候,我县的村级事务支出约为3000万,2018年,村级事务支出高达1.2亿,增长非常快。这当中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村干部的待遇要提高,不提高留不住人,当然要靠感情留人,但最后还是要靠待遇留人。此外,村上服务老百姓要有专业经费,都需要财政预算,因为没有村级集体收入能够支持它。所以,最终导致刚性支出快速增加。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a6245be0428b417d889715ca47be53b1.jpeg
我们的县财政的债务率只有50%,真的很低,非常低,一直控制得非常好。但是在其他地区,不一定是这个情况。但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兑付的时间到了必须要支付,不然政府就算是失信了,就纳入黑名单了。影响整个地区融资源的配置。整个银行体系对当地的金融资源的配置都要减少,最终影响的是当地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专项债是立足于当前开工和在建的项目。
这些都是要切实面对的问题。你看,今年10月底,财政部就提前下达1.3万亿转移支付资金,河南、四川、安徽、湖南等26个省份提前获得了资金。
哥最喜欢这种人气少的帖子,火了我是前排,沉了也是我弄沉得,顺便还能求个粉之类的,稳赚不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