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陕的地方戏你知道多少
大多数人对陕西戏曲的了解都是从秦腔开始的,也有人往往会误解陕西的地方戏曲只有秦腔。殊不知陕西文化底蕴深厚,各式各样的戏曲应运而生,弦板腔、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戏、汉调桄桄、汉调二簧、合阳跳戏、府谷二人台等都是陕西地方戏的精华。http://images.wenming.cn/web_shx/sqwh/201412/W020141212485055538735.jpg
陕北的又一地方戏曲——陕北二人台是指流传在神木府谷的神府二人台。演出不受场所限制,乐器和道具都很简单,并且其表演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农村生活及生产、民风民俗等,曲调因都是由民歌、山曲发展而来,优美动听,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形式,《五哥放羊》、《双飞雁》是其代表剧目。
在关中平原上弦板腔、华县皮影戏(又名碗碗腔皮影戏)等都是跟随皮影应运而生的戏种,弦板腔是流行于乾县、礼泉、永寿等陕西关中地区的地方剧种,据史料记载,该剧源于宋代,是由民间流传的“隔帘说书”发展而来,同时也是在西路皮影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唱腔既豪放悲壮,高昂激扬,又委婉细腻,柔和清亮,能够表现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而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皮影造型优美,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用牛皮或驴皮经浸泡后经过多重工序加工而成。华县皮影造型以人物为主,兼有景物和道具。在唱腔方面板式齐备,伴奏乐器很有特性,细腻幽雅、婉转缠绵,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主要剧目有《周仁回府》、《金碗钗》等其主要传承代表人有潘京乐、刘华等。
http://images1.wenming.cn/web_shx/sqwh/201412/W020141212485055500906.jpg
陕南景色幽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独特的地方戏曲,其中汉调桄桄及汉调二簧尤为特色。汉调桄桄又称南路秦腔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汉调桄桄的唱腔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体现出陕南地方音乐优雅柔和的特点,汉调桄桄的表演追求大幅度夸张,有“箍桶”、“撒莲花”、“耍椅子”等许多独特的技巧。其服饰和化装虽简单,唱工却十分讲究,当地人名为“燕过梁”。
http://images.wenming.cn/web_shx/sqwh/201412/W020141212485055465751.jpg
陕西地方戏曲还有着很多像阿宫腔、华阴迷胡、华州秧歌、端公戏等等,文笔有限不能为大家一一介绍,也希望大家能自己去领略陕西地方戏的独特精髓。(见习记者赵佳)
提线是合阳木偶戏的主要表演方法,合阳提线多年的历史了。据专家考证,合阳的提线木偶是我国木偶戏中历史最早。偶人系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分别为五到十二根不等,偶人通高80--90厘米,重3.5—5公斤。通过线戏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艺术生命,可以自然地作卸帽子、脱衣服、搬椅子等特技动作令人惊叹。
汉调二簧盛行于安康、汉中、商洛,它吸收了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揉和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并用方言演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擅长文戏,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唱腔以川味见长。
黄土高原孕育了朴实、敦厚的陕北人,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二人台、道情等陕北地方戏,以其独特的形式散发着它的魅力。其中清涧道情最具代表性,被誉为“正宗的陕北道情”,其声音高亢而奔放,柔情而细腻。在陕北,多数人还能哼唱上几句,其代表作为《翻身道情》、《兄妹开荒》等。
永远不要给背叛过自己的朋友第二次背叛的机会。 沙发位出租,有意请联系电话:13838384381 男女关系处理得好会传出佳话,处理得不好会传出闲话。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