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建立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向基层流动长效机制
“目前,成立了医疗集团委员会,设立了集团事业部,并且设立9大管理部门,与成员医院密切合作,推进‘六统一’的建设,确立了成员单位‘大公卫、强专科、小综合’的建设思路。”高康医疗集团核心医院——高密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赵公水告诉记者,该院建立了全省首家县域级互联网医院,已经开展与高密市阚家镇卫生院、松兴屯村卫生室的远程门诊、远程会诊业务。“这次疫情暴露了县级公共卫生服务的短板。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将医共体建设与公共卫生服务改革结合起来,将公共卫生服务与疾控专业机制建设纳入到医共体建设中,探索搭建综合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而让我们的紧密型医共体真正惠及城乡群众。”迟耸立说,目前,高密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相关改革方案,将成为今年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杨国胜 都镇强 王翔)(完)
如今,这处血液净化中心常年透析患者近40人,不少患者还专程从其他镇街到该中心透析。然而,此前的高密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地处乡镇,内外科门诊优势不突出,全年效应较差,还存在人才外流现象。“多亏了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我院加入到密康医疗集团后,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集团为我们投资200余万元设立了血液净化中心,让卫生院有了‘招牌’科室,进而带动了其他科室的发展。”高密经济开发区卫生院院长潘国臣说,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与集团核心医院能够互相交流挂职,促进了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
“去年8月,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通过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医疗集团内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高密市卫健局副局长迟耸立告诉记者,这次改革,在延续以前医疗集团框架的基础上,又将市级公办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疗集团管理,由高密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牵头分别建立了“高康”“密康”“福康”三大医疗集团,实现全市公办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全覆盖。
早在2016年,高密市“以医疗集团为框架推进县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经验做法就被国家医改办在全国推广。不过,由于医疗集团仅限于业务合作,未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功能重叠,相互间存在竞争关系,难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分级诊疗模式运转不畅,群众未享受到全生命周期服务。
“咱们的医护人员服务好,硬件也不比城里差,而且治疗费用也低。”3月27日,在位于山东省高密经济开发区卫生院的密康医疗集团经济开发区血液净化中心,前来进行透析治疗的高密市柴沟镇患者邱某某告诉护士。目前,包括邱某某在内,共有30多名患者定期前来进行透析治疗。
高密市三大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在保持原有法人地位、单位性质、人员属性、行政隶属、功能定位、财政投入“六个不变”的同时,实行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药品耗材目录、药品耗材企业配送“六个统一”。其中,高密市的医疗集团内医务人员在不改变人员身份、单位属性的前提下实行集团内统一管理,建立集团内人力资源统筹管理和柔性流动机制。建立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向基层持续流动的长效机制,核心医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都要定期轮流到基层工作,每个工作周期不少于1年。
这就是传说中坐沙发的感觉吗?好鸡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