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高密的铁岭名人王相庸
他们互相感恩。道光十八年(1838),王相庸回山东高密,魏燮均将本人手录诗稿数卷,请带给其父王炅后教正。其父看后很是欢快,“既喜斯道越海有传人,又喜庸之能择交良朋”,欣然允之做序,并欲加点评于其上。然而,序未做完,其父急病归天,王相庸深感魏燮均诗坎坷不遇。其后,王炅后的伴侣李鲁钦等,抢先索读诗稿,为之校定,为之题词。李诒玙,字鲁钦,高密诗派倡议人李怀民的次子,诗守家法,曾为族兄李诒经校订《卓庵诗草》。此次他又亲身为魏氏做了校订。李璜,字子亮,闻名书画家、诗人,诗宗贾(岛)孟(郊),高密诗派的跟随者。他们二人《高密县志》有载。李璜为之题词是:“辽东高吟取谁邻,此日传来几卷新。遍寄吾乡朋旧看,海角那得此诗人”。王希尹为之题词:“耽吟自弱冠,手录一编成。宜教高人赏,何必俗子评。七旬遇良知,万里喜关情。只要杯中物,无缘对面听”。王佩韦为之题词:“但取心相印,何妨面未谋。一编来远塞,万里到中州。思苦捻须断,天寒拥被搜。幸逢南去雁,为报贺兰秋。”王炅后虽然没有完成序言,但遗留了题词,对魏氏诗词评价很高。词曰:“一卷见生平,玉壶冰比清。漫徒河山许,拟取前人并。淡永张王韵,曲折元白情。嗟予垂老日,难冀素心倾”。第二年,王相庸将校定诗稿和题词寄给魏燮均,魏燮均收到后,“虽恨初愿未偿,而快诸先生之赏音识曲”,对王相庸充满感谢感动之情,颇以他为“不相负”。咸丰五年(1855),王相庸为酬肝胆之交,亲身为魏燮均诗集做序,一了父亲之未了之志。他在红杏山庄对山草堂为《九梅村诗集》做的序言中,备叙二人豪情,盛赞魏燮均的诗“不做红尘语”,“所逛之境取所吟之诗,如逢大敌,战不旋踵;如逢猛兽,疾取之角,虽欲不奇不工,弗可得矣。”此序告终了王相庸因取魏燮均文字交、肝胆交、友情之一直“不成不有以志之书”之心愿。此篇序言,也是对魏燮均“日究心于主客图”、弘扬高密诗派文化的充实必定。魏氏也为酬报良知,曾效元(稹)白(居易)结邻故事,约王相庸在北方结邻使世世子孙知其相爱。王相庸的老婆遇难后,魏燮均还为王氏安排过续弦问题。同治八年(1869)秋,魏燮均对伴侣商广源、王相庸说:“他年倘殁于此,我等当卜葬于龙首山。在山月、韵娘两墓之间,夜台殊不孤单矣。”王相庸大笑说:“公等果能如斯,死无憾也。”第二年,王相庸归天,门人吴五楼、吴宝贤等采办棺木,魏燮均等人应其大笑将其葬于龙首山西坡的山月僧人和韵娘墓之间。魏燮均为其书写“山左诗人王蕉园先生之墓”碑,并撰文刻于碑阴,同时,赋《哭王蕉园十首》诗,密意痛悼。王相庸归天后,他也经常忆念感怀,曾做《感怀亡友拓园蕉园二君》、《赠甘泉老友四首》等诗。同治十二年(1873)上元夜,魏燮均想到昔年袁嘉敖、王相庸二君曾寄本人家度岁,取王相庸剪烛分韵赋诗,在上元节取袁嘉敖踏雪溪上盘桓望月,而今袁嘉敖老归里门,王相庸已谢世数年,心里怅然,于是做《上元月夜有怀甘泉蕉园二君凄然感赋》。民国版《铁岭县志》记录:“王相庸,字蕉园。咸丰、同治间人。客籍山东,逛学铁岭设帐授徒。工诗文,甞取魏燮均、张简诸名流相唱和。家眷在籍、尽罹捻匪之乱而亡,贫无所依,益以诱掖后生为己任,卒于馆。诸友及门门生等,同理殇事,葬于龙首山西”。《龙首山志》记录:“龙首山坡坨,向为瘞旅之地。清同治十三年,铁岭知事文璟、因当地侨民灭亡即多,虞其无处掩埋,遂划山西侧地,约二十余亩,为公共坟场,容死者得葬身焉。年久坟多,蓬蒿满目、骷髅惊心,令人神伤!地纍纍荒冢中,则藏匿有雅人、高僧、倩女焉。原清道、咸、同间,有寄迹银州之蕉园诗人、山月僧人、韵娘校书,卒后均埋骨其间。山月、韵娘先逝,蕉园后殁,乃瘗身两墓间,左伴山月、左伴韵娘。今则乱塚他移,唯三墓岿存耳!古墓夕阳,徒资凭吊,相为名山美谈罢了”。
辽宁省铁岭市闻名风光区龙首山,风光秀丽,春不雅蔷薇,秋赏枫叶,道不雅寺院香火昌盛。它的西麓,已经安葬着一位清代晚期的高密人士,他就是在铁岭设馆授徒的蕉园诗人王相庸。
王相庸取魏燮均之交,可谓钟俞之交,肝胆之交,刎颈之交。王相庸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初渡至铁岭,在魏燮均家附近开馆授徒。魏燮均传闻其知诗,自动拜访,二人各出所做,均觉赏心顺眼,欢快不已,遂订厚交。跟着时间的推移,情益深而谊益笃,致使“一日不见若有失,一诗不质如欠债”(引自王相庸《九梅村诗集序》,下同)。他们互相赏识,互相激励,魏燮均认为王相庸是水部后身,王相庸认为魏燮均是香山再世。水部是指唐代诗人张籍,官至水部员外郎,其诗天然艳丽,不事雕镂,高密诗派奉其为“清真雅正主”。香山是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现实派诗人,他的诗歌题材普遍,形式多样,言语平易通俗,后世有“诗魔”“诗王”之誉。两人可谓同病相怜。王相庸从初来铁岭,到同治九年(1870)在铁岭归天,除去三返山东时间,在铁岭客逛14年。在铁期间,魏燮均取其酬和往来,无间寒燠。魏燮均在《九梅村诗集》及《燕逛小草》、《燕逛续草》中有67首涉及王相庸,可见二人交情之深。王相庸立名铁岭,主要归因于魏燮均。
魏燮均(1812-1889),本籍河北昌黎。清代康熙年间,祖上迁移到辽东铁岭,世居城南八里庄一带。初名昌泰,字子亨,号芷庭。后因慕郑板桥(名燮,字克柔)之为人和学问,遂改名为燮均。字伯柔,又字公现。别号铁民。咸康年间府学贡生,清代铁岭田园诗人、书法家。19岁梦取朋友探梅后,自号九梅居士、九梅村主人、九梅主人、九梅逸叟。亦自称耕石白叟、耕石老农、耕石山人。书斋定名为梦梅轩、香雪斋、十砚斋、红杏山庄、小现红杏山庄、白云红叶山房、栖鹤山房、评书读画之室等。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便于奉亲和闭门读书,魏燮均举家迁于距铁岭城南20公里、依山傍水的红杏屯,栖身至终老,期间外出到昌图、海城、辽阳、金洲、沈阳、沈阳等地入幕做幕僚;同治岁暮被盛京司寇铭鼎臣礼聘为上宾。张锷《九梅居士传》称他“性磊落不谐于俗,放达不羁,时人以狂让之。生平笃交逛,激昂大方尚文。嗜奇成癖,雅好藏书。”著有《香雪斋笔记》、《梦梅轩杂著》、《荒史纪闻》、《采遗集》、《嗣响唐音集》等,可惜大多已失传。魏燮均终身共写诗歌三千多首,只要经他本人修订的原版《九梅村诗集》有1472首、另加毕宝魁先生在《九梅村诗集校注》中收录的《燕逛小草》88首、《燕逛续草》160首,总共1700多首诗******,可谓同时代东北地域诗人之冠。他的诗各体兼备,尤擅长五古、五律。前人评论,“关外诗人,惟子亨一人”。吴大廷为《九梅村诗集》题诗中写到:“杜陵谁嗣响,萧统自高楼。”意即其诗承继了杜甫的保守。辽宁做家徐名誉先生说,魏燮均就是清代的杜甫,东北的杜甫。他还擅长书法,有“文压三江王尔烈,字震九洲魏子亨”之说。
他们经常结伴出逛。例如魏燮均的诗做里提到:《九日雨后偕王蕉园相庸张秋潭世著逛龙首山》、《夏季取蕉园逛帽峰》、《秋天同蕉园逛帽峰》、《九日同王矩园朴直王蕉园登邑城北楼》、《村寺秋夜同蕉园做》,等等。王相庸也有《九日同魏芷庭逛龙首》等记逛诗做,这是王相庸第一次来铁岭期间他们联袂逛历时的见证。魏燮均的《村寺秋夜同蕉园做》很是清爽:“古寺磬声寂,清霄人意幽。鸟栖孤殿瞑,虫语一庭秋。叶堕风生树,灯残月上楼。吟成俱不寐,坐共数更筹。”
他们经常在一路和诗、改诗、论诗,切磋诗法,互相推进。魏燮均有诗,必当收罗王相庸的看法,王有诗也必定取魏氏切磋。魏燮均在《迟蕉园不至》中说到:“我有新诗卷,年来无客评。其中得信息,惟尔最分明。胡已度新岁,不来寻故盟。每当好风日,伫立望柴荆”,期盼王氏批评诗做之情呼之欲出。魏燮均在《到家喜唔王蕉园再逛辽左》之其四中有“忆别呈诗卷,言欢倒酒樽”之句,在《上元和蕉园韵二首》之其二中有“煮酒春飞雪,评诗夜续膏”之句,在《中秋望月忆蕉园》中有“两载新诗句,需君细校评”之句,在王蕉园归天后的《哭王蕉园十首》之十中有“每得新诗教我看,再吟佳句有谁知”“缘深或结三生友,律细常为一字师”之句,两人胡为师友良知情深意长。魏燮均年青时写了很多诗,后来结集时认为不如意,亲身删诗,每欲概加痛削,王相庸则说“少时之做,具见脾气,弱柳柔桑,亦饶品格;岂苍松翠柏,独标劲节于时乎?人有初盛中晚之年,诗亦有初盛中晚之境,存之以征生平诣力耳。”王相庸此话,使魏燮均有些晚年诗做幸而保留,我们尚能从《九梅村诗集》之《梦梅轩小草》中见到魏氏晚年做品,七律为多。王相庸是“三李先生”的高密诗派传布影响东北的主要人物之一。道光辛丑年(公元1841年),王相庸第二次来铁岭时,“以李石桐所订主客图诗示子亨,子亨读之,有所得,于是吟益苦”。后来魏燮均诗做中五言诗巨多,诗风有李氏高密诗派寒士神韵。
王相庸是清代高密城里人,是清初康熙年间进士、翰林、终官礼部左侍郎的王飏昌的七世孙。祖父王宁炌,秀才。父亲王炅后,字勿耀,秀才,嘉庆、道光年间高密闻名诗人,师从“李高密诗派”。民国版《高密县志?文苑》称他曾和单去非、李德恒、王宁烻、单励、薛煚、张志炅、单九皋等结“夷安九老社”,“并有品望”,著有《雪鸿堂诗稿》二卷。“夷安九老社”成员中的王宁烻,字丹柱,举人,泗水县教谕,工诗,是“李高密诗派”的中坚,入“后四灵”之选,参取《山左诗续抄》编纂工做,一时名流多从受诗法。单去非,字克亭,由举人仕至嘉义县令,少年时诗文就家喻户晓,县志《文苑》有传。王炅后取他们为伍,可见其品望文誉非同普通。无怪乎后来铁岭闻名田园诗人魏燮均托王相庸请求王炅后为其诗集校订评论。
王相庸著有《蕉园诗草》一卷。他在铁岭期间已经著有《辽东客吟草》,可惜曾经失传,有幸在《九梅村诗集》中提及书名,王氏若地下有灵,也应欣慰。王相庸的著做,已难睹真容,我们从毕宝魁所著《九梅村诗集校注》里,尚能见到王相庸做的《九梅村诗集序》及其两首题词。其一曰:“大雅本本性,吟坛早寄身。眼中有吾子,海外此诗人。自我少年客,取君同病贫。不徒文字契,肝胆独相亲。”其二曰:“心血拼呕尽,编成卅卷诗。其中终身苦,唯我二人知。满意有真乐,寓怀无此痴。遥遥千载后,谁竟是钟期。”二诗称道了两人真诚的知音情,可谓伴侣相处的典型。比魏燮均晚出之铁岭诗人兼书法家陈德懿在《辛酉沉阳后二日登龙首山》诗中有《题王蕉园墓》,对这位客死异乡的诗人深切怀想。诗曰:“家乡无处住异乡,鹤发青衫吟兴长。廿载漂荡如旅燕,一家存亡历红羊。孔融好客存良知,李白多愁号酒狂。欲赋招魂浑不得,佳丽芳草几夕阳。”(槐常辉)
王相庸是个秀才,没有功名,终老于平民。他传承家学,宗法李怀民、李宪乔兄弟诗学,努力于诗歌创做,青少年时就有文名。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妥私塾先生。不知何以,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单身出关,来到铁岭,设帐授徒。在此期间,他碰到了后来被誉为“清代的杜甫”、“东北的杜甫”魏燮均,一见如故,订交甚欢。从此,他的名字和魏燮均连在一路,从此也必定了他异客异乡的教书先生生活生计。
沙发!沙发!沙发! 别用你的脾气来挑战我的个性! 我了个去,顶了 说的好啊!我在xx社区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猪走路,也总明白猪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 元芳你怎么看? 做为一名新人,不敢在大声说话,也不敢得罪人,只能默默地顶完贴然后转身就走人。动作要快,姿势要帅,深藏功与名。 我知道在一个没有人的角落,楼主一边紧盯着屏幕,一边用颤抖的小手按着刷新,一遍一遍,零回复!又是零回复吗?楼主内心涌现出一种失望,眼神中透露着凄凉。是的,楼主,我理解你,这种冷落的感觉在这个地方太常见了,在这里该火的贴不会火,骗回复的帖子却永远被回复着。楼主的无奈我很懂,所以我来了,带来了经验,带来了人气,带来了零点几秒的首页显示。而我问楼主讨要的,仅仅是一层楼而已,是的,不用谢我,但请记住我,记住我来过。 俺村俺牛B,就俺有台拖拉机. 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