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传承非遗文化筑梦未来成长
为指导广阔青少年感触感染中汉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保守美德,成为优良保守文化的“守艺人”。高密市创新“三个一”非遗文化进校园工做品牌,充实操纵当地非遗文化优势,创新青少年教育载体,丰硕教育内容,在姜庄镇制造集非遗文化展馆、立新非遗博物馆、产学研实践基地等为一体的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鼎力推进“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创新非遗+文明实践、非遗+研学、非遗+手造、非遗+工坊等各类新业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建优良的教育环境。基地包含高密市非遗文化艺术馆、高密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高密市青少年非遗研学基地、“天下第一虎”休闲广场等多个功能区,展现了聂家庄泥塑、扑灰年画、剪纸、木版年画、地秧歌、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等6项非遗项目,政府级非遗项目“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聂希蔚、政府级非遗项目“扑灰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省级非遗项目“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李连中等32位老艺人按期在此进行技艺展演授课,是集文旅融合、非遗传承、研学实践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高密市非遗文化艺术馆占地100亩,包含李连中木版年画工做室、姜庄镇扑灰年画展馆、高密泥塑文化艺术馆,馆内珍藏了政府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泥塑” “扑灰年画” “木版年画”代表性做品600余件。青少年能够在高密市非遗文化艺术馆里能够“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体验非遗项目,让非遗这种陈旧的艺术成为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推进关怀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做为培养非遗传承人的主要阵地,高密市各级关工委按期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非遗研学,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给学生种下了非遗的“种子”,让陈旧非遗鄙人一代手中再次激活,注入了时代的活力,闪烁着芳华的光彩。在基地的辐射带动感化下,全市36所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非遗名师进社团、非遗校本教材编写、开展文创比赛等活动,将扑灰年画取防溺水、文明城市创建、“学雷锋”这些时代课题无机结合。其经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带着课本去旅行》栏目专题报道,让非遗这种陈旧的艺术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真正实现了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在最基层扎根发展。2022年6月,高密市村落教育复兴暨“非遗在校园”现场会议在姜庄镇召开。
高密关工委鼎力探索“非遗+研学”模式,在姜庄镇聂家庄小学旧址根本上改建高密市青少年非遗研学基地,占地100亩,设有功能区、研学教室、休闲广场和研发核心等10个功能区,配备泥塑初级教室、泥塑中级教室、泥塑高级教室、扑灰年画教室、木板年画教室、剪纸教室等7间研学教室,每间可容纳40余人,寒暑假期间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到校进行现场研学,通过独具特色的泥塑等非遗技艺,先后吸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美院、山东大学等出名高校研学团队20余个,青少年研学实践人数超8000余人。
高密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占地800平方米,集非遗展现取交换、研学等功能于一体。为了宣扬好家风好家教,指导广阔青少年热爱家乡,宣传家乡,为家乡做贡献,“五老”意愿者周立新先生无偿捐献出很多私人珍藏老物件,在非遗博物馆陈列展览,帮助孩子们留住家乡回忆。展馆陈列着清末至民国年间的600余件非遗藏品,此中政府级35 件,省级 78件,潍坊市级331 件。自去年7月开馆以来,邀请16名五老关爱宣讲团成员到此进行保守文化、党史学问宣讲,吸引中小学生3000多人,大学生采风团队20余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