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山东地方特色小吃感触感染舌尖上的非遗传承
http://www.ce.cn/culture/gd/201809/03/W020180903329381790707.jpg走在蓬莱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就会看到挂有“蓬莱小面”招牌的店面。据悉“小面”已经成为蓬莱人早餐的首选和寿宴、婚宴、华诞宴会等场所必不成少的主食。目前,“蓬莱小面”已经被评为蓬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周村烧饼发展强大,离不开传承取创新。据悉,目前,跟着当局相关部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等的注沉,越来越多的人情愿参取到周村烧饼的传承中,把这一项政府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下去。
多年来,周村烧饼销量不竭增加,工做人员表示,究其缘由,一方面是用料考究,另一方面是制做工艺独特。据悉,周村烧饼制做涵盖揉剂、延展、着麻、烘烤等工序。熟练的工做人员每天约能制做3000张。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小面传承人王福禄向到访的记者现场展现了蓬莱小面的制做技艺,并讲诉了本人取小面的疑惑之缘。
不外记者发觉,蓬莱小面虽然做法新颖、甘旨健康,但是因缺乏鼎力推广和品牌包装,目前只是在烟台、蓬莱等地传播较广。对此,王福禄认为一方面要不竭夯实群众和社会根本,普及小面文化内涵和制做工艺,让社会公共更全面了解蓬莱小面,据悉,多年来他已经免费授徒200多人。另一方面,他认为要不竭加强蓬莱小面取国内其他出名度面食的文化交换和技术交换,吸取众家精华,不竭推动蓬莱小面的创新提高之路。
古香古色的建筑、透着汗青厚沉感的古照片、留有岁月踪迹的石碾、刚出炉的烧饼……置身山东省淄博市的周村烧饼博物馆,仿佛身处不一样的时空,能够感触感染关于周村烧饼的“前世此生”。
据悉,周村烧饼已有百年汗青,但是其源头能够逃溯到汉代的“胡饼”。清朝中期,周村大街经济发达,商贾云集,人称“旱船埠”,多量官僚和富商成为纯手工制做的高档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周村烧饼应运而生。周村烧饼有着“薄、香、酥、脆”的特色,可谓“饼中一绝”。2008年,周村烧饼制做技艺入选第二批政府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蓬莱小面的“小”指的是面条的分量比较少,但是“小”字背后却有大讲究。王福禄表示,蓬莱小面的用料、唱工、火候等都很讲究,制做流程涵盖和面、溜条、出条、制卤等,具有十分独特的海鲜风味。
http://www.ce.cn/culture/gd/201809/03/W020180903329381504357.jpg
http://www.ce.cn/culture/gd/201809/03/W020180903329381460225.jpg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淄博9月3日讯(记者 刘园香)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我国不一样地域有着不一样的饮食习惯、味觉倾向,制做这些美食的精妙技艺历经岁月沉淀,逐渐发展成了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不少美食已被列入了各级非遗名录。日前,记者跟从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2018中央媒体文化山东行”一行来到烟台、淄博等地,无机会感触感染本地舌尖上的非遗传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