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首富修涞贵高密寻根
赵修武的寻访过程由于受修氏弟兄的影响,刚开始也从烟台、威海找,也找过高密周边的安丘、诸城等地,但没有任何着落。最后他想,还是正本清源吧,坚信别的记忆消失了,“高密”这两字他们不会记错。十几年苦苦寻找,二十一次切切寻访,不知乡关何处。一封陌生而情真意切的信件,来自故乡高密的鼎力相助,让修氏弟兄寻根的漫漫长路缩短。情源于根,血浓于水。今年清明时节,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吉林首富修涞贵率家族二十余人荣归故里,向修氏先祖献上百年一祭。
修氏弟兄对寻根一事极为慎重,非常细心。他们对高密史志办寻找的结果又做了半年的考证。高密市非常重视帮助修家寻根一事,通过一系列的外调内查,终于找到了修氏家谱。修涞华说,他来高密后一看家谱,一字不差,始祖修贵。他问李家太洛村本家人,怎么没有爷爷的名字,他们说你爷爷不知死活,怎么写?爷爷的名字一说人家就知道,说闯关东了,就这样最终确认了家乡,修涞华又见到了很多老修家人。
企业发展了,让修氏弟兄念兹在兹的依然是他们心中那难解的乡愁,那难圆的归乡之梦。修氏弟兄从小就知道他们的故乡是高密,但因百年的隔绝,记忆的消失,让他们无从知道具体在哪里。关山万里,岁月遥远,却隔不断修氏祖辈的遗传,隔不断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据老二修涞华介绍,五弟兄心里老有一个结,他们小时候填履历都填山东高密,人家都回山东老家……唯独他们没有回过山东老家,也不知道这家在哪儿。1970年,修涞华坐火车到青岛出差,火车在高密站停下,哎呀,他当时心里一震,赶紧把相机拿出来,隔着玻璃拍下“高密”两字,自己终于见到老祖宗呆的地方了!可遗憾的是当时在车上,下不来。
修氏弟兄思乡寻根的迫切心情,和他们锲而不舍寻找故乡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家乡人。据高密市史志办主任王家德介绍,关于修氏家族在高密寻宗认祖这件事情,市里非常重视,并安排有关人员帮助查询。2005年春,高密史志办的赵修武被委派帮助修家寻根。赵修武从事水利工作四十多年,足迹踏遍高密每一条河每一道岭,994个行政村都耳熟能详,而且还是个热心肠,已经帮助不少人寻得亲眷。然而这次老赵满口应承的差事却有了难度。赵修武说,寻找的难度主要是记忆线索的缺失,只有他们一个小叔记得小时候,经常到村边小河里洗澡,这是唯一的记忆。至于家乡有什么风俗,地理方位与县城多远,靠近哪个集市,有什么特殊的标志了,统统没有记忆,使寻乡过程变得相当艰难。虽然赵修武帮人寻亲碰到了难度,也曾毫无头绪,但他没有灰心,他被老修家闯关东的故事深深打动。
老修家最后离开高密的是修涞贵的堂叔和姑母,那是1936年,一个8岁的孩子,与一个6岁的妹妹,俩孩子闯了关东。在当时条件下,身无分文,他们步行至青岛,再从青岛海域乘船,历尽艰辛,到达关外,并找到修家亲人,堪称奇迹。
今年清明时节,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率家族二十余人荣归故里,向修氏先祖献上百年一祭。修涞贵表示,虽然因生计所迫,祖辈、父辈奔走东北,一去经年,关山千里,但乡情未泯,乡思绵绵。不论走到哪里,他们的根在高密,他们血管里依然流着高密人的血。在外乡的高密人,都有赤子之心,都有拳拳报效家乡之心,他们正在寻找机会和方法,回馈家乡,造福桑梓。
赵修武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的高密与现在的高密在行政区划上是有一些差别的。当他在仔细察考高密与胶州边界村庄的历史资料时,让他有了惊喜的发现:修氏家乡明清民国都在高密版图内,分支分派分住在高密柏城镇王吴社区的李家太洛、朱国刘、青杨夯等村庄,修氏祖茔位于李家太洛村南依水傍岭。修家闯关东走时,他们的家当时属于高密县久敬乡,后改为高密县第十区。这个发现让老赵瞬间极度兴奋,竟然坐在那里,一下抽了半盒子烟。他半年来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不知自己的根在哪儿,这不开玩笑嘛!修氏弟兄决意要找到自己的故乡。岁月遥远,记忆的缺失,让他们的寻根之路充满曲折。刚开始用笨办法找,走访群众,到处打听:“你知道高密哪有姓修的,我们老祖宗是高密……”可是在高密,打听不到有姓修的,也没有他们想像中的“修家村”。修氏弟兄只好把寻根的范围扩大到胶东地区。曾有烟台、海阳等市的拿着修氏家谱来找过,从其上五辈和下五辈的对照看,缺少完整的证据链,虽然姓修,但不是本宗本族。这样一直寻找了十多年,依旧不知乡关何处。最终他们把寻根还是定位在高密。因为他们从小填籍贯都填的是山东高密,这一点,他们认定不会错。2005年,修涞华来高密11趟,寻找他心中的老修家,但每次都无果而返。
闯关东,一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一场命运的迁徙。据史料记载,清末,中原地区天灾兵祸连年不断,大批农民因饥寒交迫而背井离乡,经山海关或从山东经海路,闯关东到东北谋生。他们或孑然一身,或挈妇将雏,踏上一条险象环生的艰难路途……在冰天雪地里,农垦、采矿、伐木、淘金……多少人怀揣着梦想倒下,多少人将辛勤的血汗留在了黑水白山,也将开拓的倔强与坚强刻在了东北大地。
修涞贵的父亲生于1905年,儿时就经历了这样一番人生的磨砺,刚刚出生的他没想到,自己与故乡仅此一别,竟永无归期。从船上下来之后,有推车子的,有挑挑子的,修涞贵的爷爷用挑子挑着儿子,他们像一群远方的候鸟,跋山涉水不畏艰难地寻找着生命的栖息地。
修氏弟兄的父亲因幼年离开高密,虽然对故乡记忆无存,但却时常念及生养他的土地。他教给孩子的都是孔孟思想,是齐鲁大地的雄风,和从这块土地带出去的底蕴。他们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房前屋后种花生、爱吃煎饼卷大葱”,吃饭都是山东口味。在父辈们不停行进的背影里,所表现出强烈的自信、自立、自强和自我奋斗的意识,深深地影响着修氏弟兄。他们遵循老人的教导,要干出个样儿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修氏弟兄中的老四修涞贵跟父亲学习了很多宝贵经验,1996年,他毅然承包了当地一家欠债400多万元、员工仅有60人的小药厂。他领导企业以“修元正本、造福苍生”为己任,12年后的今天,已发展成员工3万人、2007年销售收入达57亿的全国知名制药企业―――修正药业集团,是吉林省药业龙头和民营企业第一纳税大户。修涞贵先后荣获了由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并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中,以55亿元的资产成为吉林省首富。
4月19日,高密市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期间,修正药业集团向高密市捐赠了价值180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启动了“关爱女性生殖健康”活动,给家乡广大妇女带来了健康的福音。(刘扬郭子扬)
到达吉林通化几年的时间里,修涞贵的父亲先是给地主扛活,后来租地种。他父亲侍候一个少爷上私塾,烧水、生炉子。地主的少爷没学会读书,他倒学会了,能看书写信了……后来跑到煤矿挖煤,救了一个老头。老头教他木匠活,混了三四年,再回去的时候,已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后来他爹就学工程。父亲精于思考,长于创造,被誉为通化市土木建筑的“活鲁班”。曾率数千工人凿通山洞,修筑铁路。
2005年11月28日,那位8岁就独自闯关东的修家小叔回到了他阔别69年的故乡,来最后确认他们的祖居地。赵修武说,从他小叔一踏上高密的土地,听到家乡人的口音、说话,立时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脱口而出附近村庄的名字。修涞华说,当在宾馆吃饭时,有人指着一盘面食问他小叔,这是什么。“炉包!有钱人吃的,咱吃不起这个。”走69年了,他能记着炉包!后来到他们家住的房子,村里80多岁的老年人都还记得具体位置,可惜现在都已塌了。他小叔说原先这地方有个庙来,这里是河,这河怎么干了呢?小时候在这河洗澡,水可大了。后领到祖坟那儿,小叔前后瞅瞅,扑通就跪下了,说他小时候就在这儿磕头、烧纸、上坟。修涞华一听也跪下了。心里头酸甜苦辣,21次寻找,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当时无言以对,只有泪两行。他心想:今天我跪的是这块土地,跪的是这片热土,我们的根就在这里!
2005年6月,赵修武难抑激动的心情,马上给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修涞贵接信后立即安排二哥修涞华来高密找赵修武。
我是来坐沙发的! 一天最高可刷99点经验的。把如下语句复制,粘帖即可。以前不懂看贴总是不回,一直没提升等级和增加经验现在我明白了反正回贴可以升级也可以赚经验而升级又需要经验我就把这句话复制下来 连广告也信,读书读傻了吧 只吃楼主,撸过过经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好帖必须得顶起 向楼主学习 楼下的不要小看我,我可不是吃素的。 钓鱼岛是中国的,沙发是我的! 我擦!我要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