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国内每年发布“县市区百强”的单位不止一个,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县市区百强”,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项经济数据为根据,从全国遴选出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强样本县(市)作为研究对象,指标相对集中,数据比较明确,因此是判断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评选,在全国影响力较大。
但与此同时,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百强区”要提高关注度。城区作为我国城镇化率最高、创新资源要素作为集中、管理服务体系最为健全、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区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单元与动能引擎。在新时代,城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快强新优融”的发展内涵,必须相对“高看一眼”。
2019年全国百强区:广东全国百强区最多,占21席。江苏次之,占16席。重庆、浙江和上海分别占10席、7席和7席。山东、湖北和四川各占6席,北京占5席,天津、河北和福建各占4席,江西占2席,湖南和陕西各占1席。
社科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百强区:广东全国百强区最多,占21席。江苏次之,占16席。重庆、浙江和上海分别占10席、7席和7席。
山东百强市(区)占据18席,数量在全国居第三名,说明在县域经济方面,山东仍然表现比较强,和山东在全国的GDP排名相吻合,但山东“百强区占6席”,在全国排名居第六,和广东21席、江苏16席有一定差距。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我国百强县,以不到全国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25%的县域GDP,10%的全国GDP。因此,对百强县(市)排名,我们不能忽视。
根据《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山东将“每年实现1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山东目前“百强区占6席”,意味着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应该就是努力在交通干线附近形成都市连绵区,促使更多的强县(市)转换为市辖区。
中国社科院数据显示,全国百强县(市)分布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苏浙鲁三省百强县(市)数目达62席。江苏百强县(市)占23席,比上年减少2席;浙江和山东百强县(市)分别占21席和18席,浙江没有变化,山东减少1席。河南、福建百强县(市)也较多,分别占8席和6席。剩余13省份占到4席到1席。
本次《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9)》暨全国百强县(区)报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大省广东,在“百强县(市)”只占一席。
今年7月19日,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19赛迪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我国县域经济总量达39.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41%。
从城镇化发育发展情况来看,珠三角已经形成都市连绵区,很多县(市)在城镇化中被划成“市辖区”,广东“百强县(市)”只占一席,恰恰是城镇化发展水平领先国内其他省份的表现。
需要看到,山东市辖区发展也进入快车道。2014年12月19日,德州市陵县整建制撤县正式成立“德州市陵城区”;2019年1月10日 - 莱芜市撤销后,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2019年6月27日、8月2日,国务院、省政府先后下发文件,批复同意撤销茌平县,设立聊城市茌平区;今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东岳客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烟台蓬莱撤市设区请示已报请国务院。
百强区排名全国最多,市辖区占到县级行政区一半以上,说明了广东城镇化之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支撑这种判断,2018年全国城镇化率,广东70.70%,仅次于沪京津三个直辖市,在“省”中排名第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山东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18%,排名第11位。作为GDP排名全国第三的沿海经济开放大省,山东GDP排名和城市化率排名差距较大。当然,山东城镇化率慢半拍与山东农业在全国较为发达有关。
目前,广东共辖广州、深圳、珠海等21个地级市,下分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65个市辖区占到全省县级行政区的一半以上。
因此,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百强县(市)排名也是观察地方经济实力的晴雨表。但广东“百强县(市)”只占一席,却不能说落后,因为广东在百强县(市)”只占一席,但广东百强区排名却全国第一,不但弥补了县(市)排名的不足,而且在经济含义上属于质量更高的发展类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