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青岛1月6日消息 茂腔,发源发展于劳动人民之中,并在劳动人民之中焕发生机。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入选首批山东省和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茂腔在山东广受观众喜爱。尤其是青岛的父老乡亲中有不少“茂腔迷”,青岛茂腔剧团把满足乡亲们观赏茂腔的需求作为立团之本,常年送戏到乡村,到乡亲们身边。 茂腔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流行于山东青岛胶州、高密、诸诚一带,是在民间小演唱“周姑子”的基础上吸收采用柳琴戏的音乐曲调和伴奏乐器而形成的。 青岛解放后,“茂肘鼓”正式定名为茂腔,1959年成立了青岛市茂腔剧团,剧团进京演出,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胶东之花”。青岛茂腔剧团剧团现有演职人员50多人,主要承担胶州茂腔、秧歌的传承和发展等任务,茂腔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茂腔剧团每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400余场次。代表剧目《花灯记》、《罗衫记》让父老乡亲耳熟能详,深受欢迎。
连日来,青岛茂腔剧团走区进市,他们的茂腔嘹亮在各种欢乐的场合上,为青岛开发区民间艺术节,青岛糖球会等节会增添了欢乐和喜悦。演员们不顾劳苦,天天转场,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父老乡亲送上了茂腔大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