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当局的鼎力扶持,构成良性的戏曲文化生态,还要依托各剧种的积极自救。很多剧种试图复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奇观”,但傅谨认为,从现阶段的戏曲生态等要素分析考量,“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做法不具有遍及意义。濒危剧种要做的,只能是以承继保守为主的守正创新。“好比新昌调腔的做法就是从头挖掘保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干唱’‘帮腔’‘叠板’等古代戏剧唱腔的特点,还先后创排、复排优良保守剧目和调腔典范古戏折子戏。此刻新昌调腔很是受江浙沪一带白领的喜欢。”
“3年的百戏盛典展演深化了我们对戏曲剧种的认识,特别为各剧种的分类指点提供了根据。虽然按统计戏曲有348个剧种,但是通过展演能够看到,各剧种并不服衡,差别很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表示,348个剧种中大约有120个剧种有较完整的剧目系统,此中又有20多个是传布范畴较广且有较高艺术质量、在承继保守和新剧目创做两方面都大有可为的剧种,它们代表了当代戏曲艺术的程度,能够骄傲地和世界戏剧对线多个剧种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濒危剧种,虽然有其保守,但多半只剩一两个剧团,生存艰难,只能以承继保守为主;还无数以百计的在统计名录中的剧种,能否计入戏曲剧种名录还有会商的空间。“它们多跟各地的风俗活动融为一体,基本上是风俗活动中简单的戏剧表演,有些是戏曲表演发展为风俗活动,如果严格地按戏曲剧种的尺度衡量,生怕还有必然的差距。”傅谨说。
对此,陈鹏也认为,当局相关部分要以剧种申报时的热情做好申报成功后的庇护工做,做到“申报有功,守土有责”。“全国由非国有院团承担的剧种一共才107个,并且分布广泛,可能分摊到每地的数量很少。全国戏曲剧种最多的山西省共有戏曲剧种38个,此中由民营院团承担的剧种有5个,由民间班社承担的剧种1个。全国剧种最多的省份非国有院团承担的剧种才6个,分离到全国各地不是一个很大的承担。各级文化部分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帮扶,如非遗庇护、采办办事、剧种扶持、创做经费等。只需提高注沉程度和盲目庇护意识,把剧种的申报取扶持结合起来,必然会有底子性改变。”
百戏盛典进一步推动各地把对濒危剧种的庇护落到实处,使戏曲全体情况发生了底子变化,特别是戏曲剧种不竭消失的趋势从此被逆转。
通过观摩百戏盛典中一些濒危剧种和新兴剧种表演的折子戏,也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何玉人有了很多思考。“百戏盛典表演的折子戏很多,此中有保守折子戏,但比较多的是将本剧种的一些小戏称做折子戏。其实不管称其为折子戏还是小戏并无关系,问题在于一些剧种已经没有专业演职人员,表演的折子戏在艺术形式上也仅仅是保留了部门声腔,没有角色行当,原有的剧目失传,剧种的形态特征记录在文献和材料中,实则处于濒危形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定名的一些新兴剧种,表演的折子戏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稚嫩,以至不能称其为剧种,还需要在实践中培育。”何玉人认为,做为剧种该当有其质的划定性,如成熟的音乐唱腔、经久不息的保守剧目、角色行当的设立、领军人物的艺术造诣和影响力、观众的承认等。缺乏艺术积淀的剧种需要在实践中不竭提高,才能无愧于称其为剧种。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剧种能否具有濒危性,能够从四方面界定:缺少不竭发展发展的土壤——剧种的戏曲团队建设不敷齐备,受制于经济、人才等要素;缺少空间——没有展现和走出去的平台,无法通过交换焕发剧种的活力;缺少后劲儿——各类后续人才断代;缺少长效机制——剧团只能在特按时间节点获得赞助。
2018年至2020年,持续3年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简称“百戏盛典”),让全国348个剧种取木偶剧、皮电影两种戏曲形态在江苏昆山实现了“大团圆”。3年来,环绕“剧种”这一核心要义,主办方组织开展了剧目展演、专家研讨等系列活动,由此引发的“剧种热”引领全国戏曲剧种建设进入新的汗青阶段。
《戏剧重生活》算得上一种宣传戏剧的测验考试,但是节目中呈现出的向游客推销话剧票的情况具有一种错位。
戏剧的“酷”是有门槛的,并且需要存心来体会,综艺也许能提供一种戏剧入门的趣味指南。
此外,王馗还提到,由于大量濒危剧种处于偏僻地域,传布范畴比较狭小。对于这些剧种的庇护扶持,应在当局主导的前提下,进行属地化管理。“任何一个地方,对本地剧种和剧团的传承和庇护义不容辞。好比广东发布了《广东豫剧庇护传承划定》,中山市虽然不是粤剧代表性剧院团的地点地,却出台了国内首个地级市传承发展中华优良保守文化实施方案,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自创的。”王馗认为,对于戏曲这份文化遗产的庇护,要强化主体义务,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百戏盛典进一步推动各地把对濒危剧种的庇护落到实处,使戏曲全体情况发生了底子变化,特别是戏曲剧种不竭消失的趋势从此被逆转。但盛典结束,面对严峻的现实、残酷的市场,濒危剧种该如何发展?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也提出,是不是所有剧种,除了具有的价值之外,还能够对今天的观众产生艺术传染力,还具备传承发展的活力,这是一个很是严峻的科学和艺术的话题。“有一些剧种徒有其名,在表达方式上既没有很好地表现出传承的汗青价值,也没有很好地做到发展的科学价值。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这几年戏曲的发展中,当局主导感化很是明显,我们此刻能看到的成绩,很多都和当局主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怎样把我们民族的命脉留住,怎样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优良保守文化保留住,并传承发展下去,其实需要更多市场的查验。但相关市场的相关政策,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王馗认为,近几年,政府持续推进文化体制鼎新,也是盼望激发不一样体制的剧院团的发展活力。剧院团的表演不能仅仅依赖当局采购,更要走到市场中,展现戏曲新鲜的力量。
为推进濒危剧种的传承取庇护,陈鹏在山东工做时对菏泽市地方戏艺术剧院提出了“依团代传”的概念,依靠专业戏曲剧团庇护大弦子剧种。“2020年百戏盛典的表演中就有相当数量的是采纳‘依团代传’——一个弱小剧种依靠在一个有能力的、艺术附近的专业剧团,进行剧种的传承。山西芮城县蒲剧线腔艺术研究所平时表演能演4个剧种:蒲剧、线腔、扬高戏、眉户戏。他们还能演曲艺节目,平时表演就是按照观众的需要自在转换。国有院团应采纳全体帮扶、‘以团带班’及‘依团代传’、联合发展等方式,把本人体弱的亲人带好,把本人的家人守护好。”
面对濒危剧种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很多专家都提到,要首先依托当局的注沉和扶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公布,将戏曲的传承庇护提高到了法令层面;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进一步为复兴戏曲加强了政策实施;之后,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内容涉及设立戏曲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支撑戏曲剧本创做、改善戏曲出产条件、支撑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等。这些法令、法规的发布,为当局“输血”濒危剧种提供了强无力的政策支撑。
持续3年驻守百戏盛典的原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对一组数字回忆犹新。据统计,全国共计10278个戏曲剧团。国营院团1524个,占比14.8%;民营院团8754个,占比85.2%。348个剧种中,共241个剧种有国办团体,此中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团体;共107个剧种无国办团体,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此中70个剧种仅有民间班社。
山东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华莹表示,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其他文化消费方式的挤压,使地方戏群众根本日益薄弱。记者拿到的《山东省地方戏复兴实施细则(草案)》显示,借助文化部相关地方戏曲剧种庇护扶持办法,山东将制定细致的地方戏发展持久规划。
据李树建介绍,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核心曾于2017年在河南郑州和北京举办了“河南罕见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活动,并于当年底倡议《唱响新时代——2018首届戏曲罕见剧种贺新春互联网公益晚会》。通过前期开展的罕见剧种“寻找”活动,历时3个月寻找,脚印踏遍新疆、云南、陕西、山西、安徽、河南、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寻找到了道情、四平调、皮电影、丝弦戏、章哈小戏、汉调二黄、桄桄腔、二夹弦、大弦戏、落腔、枣梆、坠剧、嗨子戏等108个罕见剧种和罕见剧种传承人,并在郑州集中表态。京豫多家单元联合,共同助力罕见剧种的发展传承。同时组织30家曲播平台构成了一个超50家媒体的宣传矩阵、15个小时的全网曲播。使用年轻化的网络曲播平台,邀请很多的网络达人现场曲播,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从当前的情况看,民营剧团的情况稍好于民间班社。但是,单独承担剧种传承任务的民营剧团都是社会上不抢手的剧种,还背负着顺应市场和排戏养人的沉沉承担。民间班社的生存情况就更艰难、复杂。有的挂靠在县文化馆,有家族班社(戏不别传,但家族中已经没有青年人在进修),有村乡结社,有爱好者联盟等。班社缺乏市场运营的能力,大多是爱好者本人凑钱维持班社的活动。即便像百戏盛典这样的全国活动,由于补助经费的时间差,有的班社也是演职员本人先垫付路费来参加的。”陈鹏认为,在文化高度盲目、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庇护好348个戏剧文化生态样貌迫在眉睫,但不能盼望每一个剧种都发展成“大树”,盼望濒危剧种的“小花”不要由于饥饿而死亡,不要由于贫困而香消玉殒。
对于罕见剧种的传布,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有着成功的探索:“为什么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核心近年来多次组织罕见剧种到郑州、北京展演,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表演?大剧种都是从小剧种过来的,哪一个剧种都有上百年的汗青,我们通过到省会、北京表演,让陈旧的保守戏曲取当下风行的互联网曲播相结合,不竭拓宽保守戏曲传承传布的渠道,更主要的是想法子保住这个剧种,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剧种。豫剧过去也是小剧种,后来颠末樊粹庭、常香玉、陈素真等艺术家把豫剧改良规范,并在一代代艺术大师的全国巡演、传布中,影响力不竭加强,观众一步步增加,就逐步成为大剧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