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天气,高密吧,高密天气预报,高密信息港,高密贴吧

  • 400-800-1234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76|回复: 0

高密松兴屯为什么全国出名?缘由是……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8613
发表于 2022-12-19 11: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七一”党的华诞、“十一”国庆等主要节日,一台台晚会城市在松兴屯村落大舞台如期举办。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弘扬正能量、传送真善美,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励人、启迪人。有的时候,村里也会邀请省里的“大腕”给村民献上丰厚的文化盛宴。
  徐林源在东北已经退休,为了照应生病的老父亲回到了老家,酷爱文艺的他有“几把刷子”,看着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还经常举办晚会,徐林源技痒难忍,闲暇之余在广场上教起了交谊舞,这一教,教出了一支交谊舞步队。“如果不是为了看孙子,我就不归去了!”回东北的时候,老徐恋恋不舍。
  如今,无论何时走进松兴屯,街路都是持之以恒的干净整洁有序,家家不安防盗网、户户不养狗,村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完全改变了松兴屯的“颜值”。
  “所有的根本设备和出产物资都是合做社投资,发卖也是他们担任,我尽管田间管理。”徐凤洲算了一笔账,按照和合做社二八分成,2019年他挣了近40万元。徐凤洲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在他棚里打工的村民有近50人,每个人平均下来年收入3万多,村民们基本都不出村打工了。
  刚向村民一颁布发表,就遭到“当头棒喝”:不少种了多年地的“老把式”却不买账:“除了麦子、棒子,不会种此外,万一种亏本算谁的?”“地盘流转了,俺喝西冬风?”……
  在文化的持续浸湿下,松兴屯人的道德境地在提升,越来越多的村民发自内心地帮助他人、办事他人,和着文明一起律动。疫情期间,村民自觉捐款1万多元,群众积极参取路口执勤、防疫消杀;只需后代不孝敬,村里的福利全部停发;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好人。
  “衣食足而知荣辱”。经商多年的徐林收深知此中的朴素道理。穷则思变,骨子“不安本分”的徐林收开始揣摩,怎样先让老苍生的口袋鼓起来?取城郊村不一样,松兴屯既没有地舆优势搞房地产开发,也没有条件经商办企业,徐林收把目光“盯”在了盘活地盘上,他召集“两委”班子在凉亭边喝茶边商议,最终议出一招“好棋”:流转地盘搞现代农业。
  村民全部搬进新村后,老村复垦后全部建起了高尺度的蔬菜大棚,至此,这个高密西乡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实现了地盘流转、大棚覆盖、新居搬家三个百分之百!缔造了齐鲁村落复兴的样板。而松兴屯的出色故事还在继续。
  松兴屯,逃思先辈创业艰苦,励当代建设之志,在村头新立村志石、沉栽三棵松、修建“三棵松”广场,村内村外遍植松树近3万棵,永不懒惰的创业精神在这里生根抽芽,文明画卷在这里缓缓展开。
  当村干部之前,徐凤杰有本人的建筑队,村里很多人跟着他干。搬新村时,他带头采办了当时没人看好的新村门头房,把全家先搬了进去。只需有村民抓阄位置不好,他就把本人抓到的好阄让出去,优先让村民选住,“三让徐州”之后,出嫁的女儿想买套房子却没了优惠政策,只能本人全款采办,一点优惠也没享遭到。
  “我还向大师许诺,流转地盘建大棚的钱我来出,种植的风险全部我来担!”徐林收的话抛地有声,村民们也不再怀疑,1200亩地盘很快流转出来了。2012年10月,徐林收个人出资2300多万元,建起900亩鲜食葡萄大棚,松兴屯人的幸福路也缓缓拉开序幕。
  2013年的松兴屯可谓“野鸡变成金凤凰”。和两年前徐林收刚干支部书记时比拟,已是“天翻地覆”。村里不但发展起了大棚葡萄种植,建起了公园,还建了省级规范化学校。但一向“不安本分”的当家人徐林收又开始“折腾”新事。
  “这会能经常见到孙子了!”年逾花甲的村民孙树生感伤道,以前在城里住的孙子回老家,最愁的就是上厕所,露天的粪池一蹲下去蚊子、苍蝇就往上凑,孙子吵着要回城,老孙只能拿着灭害灵在厕所喷。此刻新房厕所都是坐便器,孙子再也不吵着要回城了。
  无独有偶,同属高密西乡的松兴屯村也因松柏得名。村志记载:明末,李姓迁此立村,村东庙前立有三棵古松,松树坚忍顽强、傲骨峥嵘、严肃肃穆、四季长青,遇艰难而不畏、历严冬而不衰。故取名松兴屯。
  他们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小西湖景区,湖中建起小康桥、湖心岛、连心桥、民心石、逐梦石、怡心亭等独具匠心的景观,这里湖光潋滟、群芳斗丽、奇石生趣,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公园差。
  45天,不外是光阴似箭。但对徐凤杰来说,2015年在合做社二楼会议室的那一个半月却非比寻常。那一年,松兴屯的老少爷们达成了从陈旧瓦屋平房到别墅新村的签约搬家。
  “财产发展了、居住条件也改善了,行为习惯却还是原地踏步,文明的穷根也得拔掉!”这是松兴屯“两委”班子的想法和担任。
  占地 60亩的兴园是松兴屯的“人造氧吧”,这里原是村里的臭水沟,如今却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是村民休闲开心的好去处。
  “盖得时候还算成功,没想到搬的时候倒是一波三折。”徐凤杰说。新房盖起来了,群众的“搬家账”才方才开始算。“他有四间房就能换一套新楼,我有6间房怎样办?”“俺本来住南头,凭什么此刻住北头?”“我想多分一套,没钱怎样办?”……第一次全体村民会议上,大师谈论得热火朝天,看法很难统一。
  40年前挖井女队员虽然年事已高,可是“敢取天争”的创业精神却在松兴屯延续了下来。2018年春节后不久,在上级带领的支撑下,徐林收带领着村民大干两个月,没黑没夜地铺就15公里的地下管道,把潍河水引到了村里,灌满了方塘,那种固执和信念,像极了40年前“巾帼井”。
  老家外地的宫献进本年49岁了,是深居简出的“老江湖”,本来在夏庄镇开小厂子,运营饭馆,如今不只在松兴屯承包了11个蔬菜棚,还租了村民的房子预备长住,用他的话说:“这里的水好!人好!环境好!”
  2019年,投资25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松兴屯新农村主题馆落成开馆,这里集中展现了松兴屯村的汗青沿革、村情概况、村训村风、事业发展,“巾帼井”的创业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可文明不是用“钱”就能砸出来的,思想拔穷根,才能让文明生根抽芽。靠什么改变村民的思想,一套能遵照、能施行的村规民约至关主要。
  新时代、新发展。在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等“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松兴屯人凭松树“傲雪凌霜”的艰苦奋斗精神,硬是从过去一个陈旧的小村庄嬗变成物阜民丰、乡风和谐的全国文明村。
  村民徐维国两次受益村里“引水”,他的母亲,本年75岁的孙洪珍是20名挖井妇女之一,用巾帼井浇灌的庄稼扶养他长大。而40多年后,他承包的18亩蔬菜大棚得益于“潍河引水”,喜获丰收,本年他要把承包规模扩大到100亩。
  文明花开香满园,清风徐来满庭芳。松兴屯孕育着文明,文明成绩着松兴屯。新时代的松兴屯人,艰苦创业的基因世代传承、精神文明的力量奔涌激荡,继续书写着新的、出色的村落复兴故事。
  2018年冬天,丽珠源合做社流转村北前泊子、东姜戈庄500亩地盘,引进荷兰苹果矮化技术,投资1300多万建设中荷现代农业财产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名号越叫越响。
  村民本人定的章程恪守起来心气天然就顺。章程划定要盲目维护好家园环境,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会被邻居鄙夷,违章搭建、私拉乱接会被当即叫停,机动车必需统一停放在路南侧,所有的空调安装在楼前……大师铆足了劲,争当“最文明”的那一个。
  “搬家是桩难事,支部书记就是克服困难的。从我回村那一天开始就有困难,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了,证明我能够退休了。”徐林收说,为了成功搬新村,他没少拎着茶叶烧肉去村民家里唱工做,有时候在炕头上一坐就是半天。“弄清楚老苍生想要什么,把好处让给他们,工作反而就简单了。”徐林收说。他不只本人这样做,还要求村干部带头把好处让给群众。
  在松兴屯新村取大棚之间,有一眼曲径8.5米,深22米的大井,四周栅栏圈起,井水清澈,名曰巾帼井。当年挖井的主力是村里20名妇女,此中就有徐林收的母亲刘世香,徐林收所说的精神就来于此。
  1973年春,因头年大旱、庄稼绝产,松兴屯的村民意识到靠天吃饭不可,得自找出路,决定在北涝场挖井,4个出产队每队出5个别格健壮的妇女,加上俩男的担任开机子抽水。22名队员耗时一年,一钢钎一钢钎凿挖出一眼深井,井成之日周边村民都来参观,赞赏不已。
  “南面是鲜食葡萄大棚,西面是蔬菜大棚,北面新规划的是新村。”徐林收在凉亭里谈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创业的艰苦历历在目。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松兴屯的复兴之路,离不开精神价值的指引;松兴屯的奋进路,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持。很多人把松兴屯的蜕变归功于书记徐林收,但他本人也常说:“松兴屯的发展是由于俺们村骨子里有精神!”
  2015年11月29日,松兴屯村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喜气洋洋。村民火烧眉毛搬进新居,站在二楼阳台上,大师看着路两旁竖立太阳能路灯和常青灌木,地下分布雨污分手管道,空中覆盖治安电子监控,还有配套设置的社区办事核心、酒店、超市、诊所……很多村民心潮磅礴,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
  但对松兴屯当家人徐林收来说,兴园里阿谁受岁月侵蚀、锈迹斑斑的凉亭才是他最愿坐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凉亭里,他和“两委”干部议出了松兴屯的发展路,向前来调研的带领学者请示工做,和来慕名采访的记者谈治村的感触感染。
  徐凤杰则说村里40多户新房还卖给了青岛和胶州的外地人,他们每到周末城市摆脱城市的喧嚣,来村里住上两晚,归去上班的时候还把村里的蔬菜、水果捎上,过起了“候鸟”般的糊口。
  “说实话新村就是徐林收‘闹’出来的,这个人闲不住,他早就开始策画了!”徐凤杰细心回忆着,2013年,他就发觉书记经常站在村里最高的土坡上左顾右盼,没事还常在村里窜胡同,“迟早必定得‘折腾’点事。”徐凤杰心想。
  55岁的村民徐凤洲几年之前还在双羊橡胶厂打工,妻子在附近的毛巾加工点上班,日子过得相对宽裕。大棚建起后,身为村民代表的他成了第一批“下海”葡萄种植人,他分外爱惜此次机会,存心种出的葡萄总是比别人的收获好、味道甜。如今,他已经承包了200亩的葡萄大棚,成了家喻户晓的葡萄种植大户。
  像老徐这样自觉组织的群众文艺团队,在松兴屯还有很多支。幼儿园园长李桂燕和村民陈娟都有本人的广场舞步队,孙洪山组织起了“白叟红歌团”,朱明海拉起了茂腔剧团步队……文化的浸湿不竭滋养着松兴屯的底蕴。
  “事有必至,理有虽然。”松兴屯村之所以能创建为全国文明村,离不开“领头雁”徐林收。2011年5月,是徐林收人生的拐点,村“两委”换届,在外经商多年的他决心回籍创业,高票被选村党支部书记。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副“烂摊子”:土道路、乱草堆、泥坯房、垃圾满天飞……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落复兴战略描绘出一幅“财产畅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用、糊口敷裕”的复兴画卷,为松兴屯发展带来了新机缘。
  如果说凉亭见证了徐林收对松兴屯财产的发展,位于兴园里的合做社办公楼则见证了小村“旧貌”换“新颜”的过程。
  调查、选址、动工,每一个环节都卑沉村民的志愿,建设全过程都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监工,松兴屯的民主在新村建设中阐扬到了极致。“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由我们提供,建筑队只担任施工,监工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提出看法立马返工。”徐凤杰说。人心齐、泰山移,不到两年占地84亩、投资1.2亿元的新型集中居住区拔地而起,天然气壁挂炉、地暖、卫浴、水电一应俱全,村民们拎包就能入住。
  向西约7公里,便是高密“三贤”之一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坟场郑公祠。文献记载:“郑公祠前有古柏,相传公手植也”。柏树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名曰“郑祠古柏”,为高密古八景之一。古柏虽已枯死,但老干盘曲,状如虬龙,不腐不倒,令人惊讶。
  如今的松兴屯,既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糊口,更有“崇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近者悦,远者至”的“全国文明村”。
  文以化人,日新其德。村庄“颜值”的变化让松兴屯人对文化的渴求如春草一般在内心旺盛成长,乡风精神文明建设从习惯锻造向文化浸湿升华……
  松兴屯的章程很多,但说到底就是四个字“民主议事”,尺度就是“三必需一对劲”。取会村民代表必需达到80%以上,议题必需100%同意才能通过,构成决定必需向全体党员群众通报、公示。议事最终决策群众百分之百对劲。
  徐林收很快把村干部召集到合做社二楼会议室,颁布发表要打算实施整村搬家。“其实,书记说要建新村的时候,俺们反而没感觉不测,都已习惯了他的干事节拍。”村干部徐伟说。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的时候,大伙都出乎预料的同意,大伙对村两委都充实地信任。
  逃想先辈的“三棵松”广场坐落于松兴屯村北,记载村庄发展的兴园公园则立于村南。
  眼界宽阔了,精神充盈了,文化改变了松兴屯的糊口。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却送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从新农村展馆转到小西湖广场,村民们不再窝在家里喝酒打牌,而是忙着各类文娱活动。村民骄傲地说:“我们村的夜糊口可丰硕了,四邻八庄的村民都上我们村来。”
  为了撤销村民的顾虑,徐林收顶着压力挨家挨户唱工做,给大师算“清楚账”:村里牵头成立丽珠源种植专业合做社,流转地盘每亩按1000斤小麦折算1200元。小麦价格上涨,按市价折算;小麦价格下降,每亩兜底1000元。这样,村民不消种地,就能旱涝保收。
  面对纷繁复杂的声音,松兴屯村“两委”一直对峙一个准绳—“公允公道”!他们从潍坊聘请评估公司对旧村房屋评估打价。邀请镇当局和村“两委”共同构成搬场小组;有多购房屋需求、但无资金者,协调银行办理贷款;五保户跟大伙儿一块搬新房,待百年之后村里再收回……搬场小组在合做社的会议室整整熬了45天,村干部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户带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