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光了呀!这家的菜每天11点钟之前就卖得差不多了。”家住明日星城的张菊珍阿姨,之所以常常骑了自行车跨几条街来,她说一来图菜新鲜,二来“比马路菜场还便宜”。李豹的价目表写着:“青菜进价0.8元-卖价1.0元,米苋进价1.5元-卖价2.0元,竹笋进价1.9元-卖价2.5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徽宁路上的马路菜贩,到如今在全市59家菜场设点卖菜,70后的安徽阜阳人李豹总结经验:一卖“鲜”二卖“平”!他们要求供应商今天卖的菜只能昨天傍晚割,还必须用井水冲泥,以防自来水的漂白粉烂菜。“平”指平价,他们在长兴岛投资300亩田、在启东投资3000亩田,再从江桥批发市场、三林交易市场接菜,每天凌晨有28个品种130吨“李豹菜”,直达全上海7个区的59个“李豹平价蔬菜连锁供应点”,因为统一把毛利率压低到30%,所以定价比市场价低30%以上。
胡萝卜、大白菜、西洋芹、鸡毛菜……下午3点,“马大嫂”们买菜烧晚饭的倒计时,走进万有全蓬莱菜场,各色摊位正“整装待发”,而边角的“李豹平价蔬菜连锁供应点”,50平方米大小的一圈四方的铺位上,却稀稀拉拉已经没几棵菜了。
“你把80户老乡聚拢来上海做‘菜掌柜’,也算得上他们的经纪人喽?”见记者问,在蒙自路菜场做“李豹平价菜掌柜”的“老兄弟”王骏也过来凑线种菜怎么摆最好卖,老阿姨讲的上海话怎么听得懂,怎样看行情分时调菜价……如今,靠着少则500-750公斤、多则5000-6000公斤的日均销量,这80户老乡都能在老家县城买商品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