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密财神节会民俗说开去(文李章合
刚刚过去的三天,是高密地域近年来兴起的民俗节日一一财神会。傍晚,从城区到乡村,鞭炮阵阵,烟花簇簇,人声鼎沸,香火燎绕。几乎家家设宴,户户摆供。人们祷告天地神灵,期盼赐福发财。如何看待这种民俗文化现象?在某些实际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良俗与陋俗相互混杂、良俗中有陋象、陋俗中有良因的情况。例如连续三天的财神节会,过去只有做买卖的经营业户才过,以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现在城乡很多数人跟着过起来,主要是想图个吉利。其实绝大多人懂得,单纯靠求拜财神爷不可能实现一夜暴富,大家所以鸣鞭炮、燃香火,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无非是过河随大流,想借此表达一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望罢了。加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想利用这个机会叙叙亲情、啦啦家常。这样约定成俗,自然而然就成为一个充满美好期待的节会了。当然,也确有少数人相信神灵,总把发财致富的希望押在求拜神灵上,其实这是幼稚的、愚昧的。因为,财富的积累来源于勤劳和智慧,单纯依靠懒惰等待、乞求天地,不可能实现一夜暴富。更何况,无节制的鸣鞭炮、放烟火,既浪费钱财,还污染环境。
因此,当今天面临财神节会这种民俗文化时,我们应有所作为,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情予以保护、传承和扶持,反之加以说服、引导和抵制,让人们在良陋难辨的民俗面前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这样才算得上不辱使命,勇于担当。
民俗有良俗与陋俗之分。良俗不仅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淘冶人们思想情操,而且还能传播社会道德风尚、增加区域文化内涵、提升群体凝聚力和影响力。陋俗则洽洽相反。因此,良俗应取其精华,传承光大,陋俗应去其糟粕,抵制反对。
曾几何时,我们对民俗文化采取了极端政策,要么打压、取缔,要么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记得1983年,我刚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工作,也是在财神节会期间,我们广播站当晚编发了一篇题为《封建迷信何时了》的评论,并连播三天,对财神节会这一民俗现象进行横加批判。文章居高临下,不分青红皂白,字里行间充满了训斥和指责。结果,不仅没有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反而引起了听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感。南关一位居民在众目睽睽之下竟把竖在大街上的广播喇叭给戳坏了,还边戳边咕囔:我们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硬往耳杂灌。叫你胡说八道!叫你与我们唱反调!此事传到广播站编辑部之后,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民俗的产生和流传,具有一定的群众文化基础和社会背景。强行打压甚至一味取缔都无济于事,只有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确保民俗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是来坐沙发的! 老衲笑而不语 我是一个有名望的恶棍… 小白一个 顶一下 有谁会在时过境迁之后还在那里等你。 现在你骂我,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到以后你了解了我,你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好啊,谢楼主!!! 楼主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 和你擦肩而过你却不知道是我,因为我把头扭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