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1-22 05:39:24

莫言朋友谈莫言的精神地图

  但莫言最初的启蒙教育,却始终与饥饿相伴。1961年,6岁的莫言上了小学,当地孩子当时一般8岁上小学,莫言早早上学,缘于在小学校里可以偷吃煤块,“我们这一代人都是饿出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东北乡许多人吃过煤块,类似于吃观音土。当时煤块也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小学校里有,莫言就吃学校的煤块。”王玉清说。
  辍学之后,莫言被安排放牛,并遇到了他人生的另一个启蒙老师,在东北乡接受劳动改造的“右派”单亦敏。单亦敏是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曾是《山东文学》的编辑,当时劳动改造期间也被安排放牛,这期间单亦敏给莫言讲述了许多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两人成为忘年交。在东北乡的胶河畔,莫言问单亦敏,怎样才能吃饱饭?单亦敏说,当作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济南的作家都很有钱,一天三顿都能吃饺子,“当作家可以顿顿吃饺子,这对整日忍饥挨饿的莫言影响很大,莫言曾经多次告诉我,他是为吃饭才走上写作的道路的。”王玉清说。
  张世家和王玉清,是莫言在高密东北乡关系最好的两个朋友,1973年至1975年,三人一起在高密棉油厂工作。莫言写过一篇题为《怪人张世家》的散文,莫言专门为张艺谋写的《白棉花》,主人公就是王玉清。张世家已经去世,65岁的王玉清在与记者聊天时,先说了两段“坊间传言”,“你们也去过莫言的旧居,那座宅子离胶河不到百米,在胶河的拐弯处。东北乡有俗语,‘长河一拐弯,必定出大官’,俗语还说,‘河流拐弯处,必有贵人住’。莫言老宅西边那家,之前出过国民党的海军中将,莫言老宅东边十多米那家,出过一个武汉市的副市长,现在莫言又成了诺奖得主。”
  莫言曾说过:“用自己家乡的人的名字来写人物,好写。”王玉清说,童年的记忆挥之不去,必定成为莫言写作的第一选择,为此他写了东北乡和东北乡的人,尽管后来他写的东西已经来自更宽广的世界,但他还是愿意把故事放到东北乡的环境里。《红高粱家族》里的王文义实际上是以莫言的一个邻居为原型的,人名也没有改。后来电影在村子里放映,王文义看到莫言把他写死了,还曾拄着一根棍子到莫言家质问莫言的父亲。
  这期间,莫言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读书,读一切书,找到什么读什么,他甚至背诵《新华字典》,“当时邻村一个同学搞到了一套《青春之歌》,莫言去借。那同学说,要想看书,要替我推磨,推100圈看多少页。莫言就去帮人家推磨,推100圈就坐下来看《青春之歌》,他就是用这样的办法,一个下午看完了《青春之歌》。”
  在莫言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去偷拔过生产队的胡萝卜,莫言的父亲对其要求非常严格,家教很严厉,把他一顿打。莫言的母亲在一旁不敢劝架,只好求助邻居。最后是莫言的爷爷出面才解围。而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就是以莫言自己为原型写的自己年少时偷胡萝卜的故事。莫言说过:“如果硬要我从自己的书里抽出我自己这么一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就是我在《透明的红萝卜》里写的那个没有姓名的黑孩子。”
  传言归传言,莫言确实在胶河的拐弯处完成了他人生的启蒙教育,“莫言的大爷爷是高密东北乡的名中医,莫言的亲爷爷管嵩峰是当地有名的木匠,大爷爷和爷爷为莫言讲述了许多当地的鬼怪传奇,包括黄鼠狼等故事,都装到莫言的脑海里,莫言后来非常喜欢《聊斋志异》,作品里有类似的表达,和早期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莫言最早展示他的文学才华,是在小学四年级时,当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叫《我的一天》,“当时全班36人,有34个学生写的是流水账,其中一个女孩子写的是星期天她姑姑到她家里来,家里吃了好东西,这个女同学就是电影《暖》里女主角的原型。只有莫言写的是运动会上拼搏、比赛的场景,莫言的写作让老师为之惊叹,把他的作文拿到初中去展览。”这样的褒奖,无疑鼓励了莫言立志于文学。而莫言当时在给同学们介绍经验时说,“写作文就是编,发挥想象力去编。”
  莫言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媒体的报道中,莫言的辍学是因为贫困,这有一定的原因,但他口无遮拦发表了在当时看来“反动”的言论,却是主要原因。“莫言从小口无遮拦,爱挑战权威。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了‘逻辑’一词,莫言马上问老师这个词什么意思。老师也不太会用哲学的语言解释什么是‘逻辑’,就敷衍说,‘逻辑就是伐掉树出现的那个年轮’。当时莫言反问说,‘你晕吧?’在高密方言里,这句话意思是你是忽悠我吧,带有嘲笑意味,这令老师很尴尬。后来,在一次喊口号时,莫言说了当时看来比较‘反动’的话,不得不辍学。”
  莫言的另一个文学启蒙老师是他的大哥管谟贤,比莫言大12岁的管谟贤是东北乡另一个著名的文化人,管谟贤当时考大学的分数可以上北大清华,因为家里穷,选择了免生活费的华东师大。管谟贤告诉本报记者,“当时我在华东师范大学上学,我留在家里的书,特别是高中的课本,都是莫言和他二哥抢着读,莫言非常好学,凡是带字的都找着看。上世纪60年代,我分到湖南一个单位,我编一本《刘禹锡诗文选》,都是寄给他,他学得很认真。莫言到部队上开始尝试写作,把习作都寄给我看,我就给他修改,从字词,到结构。他写过好多小说,都没发表,还写过一部话剧叫《离婚》。”
  高密东北乡是新晋诺奖得主莫言的文学世界,那是个真实、接地气而又虚幻的世界,成长于斯的莫言,受这片土地的影响最为深刻。莫言最好的朋友王玉清16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勾勒莫言在东北乡的精神成长史。

萬劫不復的我 发表于 2019-1-22 05:39:58

本人严正声明:此帖在全世界只有一个沙发。沙发两边的扶手同属于一个沙发。任何企图想制造两个或两个以上沙发的行为都必将遭到包括本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强烈谴责!

ヤ一枚夲蛋o○ 发表于 2019-1-24 00:32:35

不要迷恋楼主,楼主只是个传说。

没有梦是好的 发表于 2019-1-24 02:32:45

很好哦

陌路。 发表于 2019-1-24 18:22:53

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只是上当。

倾城如梦 发表于 2019-1-24 22:29:24

不错 支持下

青色长裙 发表于 2019-1-24 23:56:17

支持,赞一个

活的疯狂 发表于 2019-1-25 00:42:32

前排支持下

搁浅i 发表于 2019-1-25 01:23:20

我朝威武

孤城凉梦 发表于 2019-1-25 04:34:47

难得一见的好帖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莫言朋友谈莫言的精神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