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天气,高密吧,高密天气预报,高密信息港,高密贴吧

  • 400-800-1234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5|回复: 0

茂腔_戏曲百科_汉程艺术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026
发表于 2023-7-29 11: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6年9月,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表演大会时,青岛市代表团表演拾掇的保守剧目《罗衫记》,昌潍地域代表团表演拾掇的保守剧目《张郎休妻》及现代戏《小心眼》,刘顺仙(饰《罗衫记》中的乳娘姚婆)获老艺人奖,曾金凤、李兰香获得演员一等奖。
  茂腔是风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后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因其上下句结尾处的“噢嗬罕”三字耍腔别具特点,所以又称“噢嗬罕”或“老拐调”。1895年摆布,苏北人“老满州”携儿女沿临沂向北演唱,将柳琴戏唱腔融合到“本肘鼓”中,构成了尾音翻高八度的新唱法。这种唱腔,本地群众称之为“打冒”或“打鸣”,取其谐音,“本肘鼓”逐渐衍变成“茂肘鼓”,解放后定名茂腔。茂腔曲调朴实天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且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惨哀怨之感。
  茂腔具有较强的艺术传染力和生命力,取人民糊口密不成分。但跟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糊口方式及艺术欣赏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中的年轻人对茂腔已比较陌生,专业表演步队也日渐萎缩。虽然茂腔在村落还有雄厚的群众根本,但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同样严峻。
  二、由于茂腔的发端于农村,是由民间小调发展而成的板腔体、唱词浅而易懂,平白如话;唱腔朴实无华,亲切动听,又以女腔发达,给人以悲惨哀怨之感,最能惹起妇女们的共识,深受妇女们的喜爱,故有“栓老婆橛子”之说。茂腔唱腔旋律及音韵调曲,极合适本地方言习惯,易听易懂、易学易唱,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其浓重的乡土气味,能取观众沟通同悲同乐、倍感亲切。因此它能传承下去。
  多从梆子、京剧移植使用,正反调式的各类板式基本齐全,并创立了“四不像”、“小生娃娃”等曲牌。
  茂腔有一百多个剧目,此中代表剧目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罗衫记》、《五杯记》、《风筝记》、《钥匙记》、《火龙记》、《丝兰记》、《绒线记》、《蜜蜂记》等“四大京”、“八大记”。
  2018年5月,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田埂上的绝唱之胶州茂腔、胶州大秧歌》开机发布会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东小屯村举行。
  中国戏曲的演唱在持久发展中构成了本人的独特风格取专业技巧。由于中国戏曲的剧种很多,各剧种的演唱无论在咬字、行腔、润饰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但又都具有共同的民族特点。虽然,在中国戏
  茂腔曲调朴实天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山东半岛居民的喜爱。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惨哀怨之感,最能惹起妇女们的共识,故茂腔俗称为“拴老婆撅子戏”。
  砀山唢呐是传播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种汉族保守音乐形式,属安徽省级非物质遗产。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处,面积1192.92平方公里,人口91万。砀山县有
  外行当方面,茂腔起初只分生、旦、丑,后来依据京剧行当划分脚色,分工愈加细致齐全。
  山东梆子是风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域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浓重的戏剧文化属性,别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rdqu
  茂腔在本肘鼓时期只要鼓、钹、锣等冲击乐伴奏,茂肘鼓时期开始使用柳琴伴奏,后来受京剧、梆子等的影响,采用京胡为主吹打器,按京剧二簧定弦,并用二胡、月琴共同,继续添加了唢呐、笛、笙、低胡、扬琴等民族乐器。
  2006年,茂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准列入第一批政府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67。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陈旧的保守文化之一,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从中国古代商周时起,就把祭祀神灵做为主要的活动。“正八戏”统属巫教典礼
  胶南是茂腔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据《胶南县志》记载,茂腔源于明代中叶的“姑娘腔”、“肘鼓子”,1800年前后,民间艺人吸取各地肘鼓子之长,糅进当地民间小调“老拐调”,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肘鼓”。清咸丰、同治年间,“本肘鼓”取苏北“海冒调”相结合,构成了新唱法,称为“冒肘鼓”,也叫“茂肘鼓”。
  三、茂腔戏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为观众所熟知的风俗特征,严格的戏曲程式特征,独特的表现特征,曲抒民意的代言特征,风格悬殊的音乐特征,丰厚的兼容性特征。
  2008年,高密市委托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创办高密茂腔少年班,招收40名学员,如今这些学员已由高密市艺术剧院接收,成为剧院的主要表演力量。
  一、茂腔做为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历经几百年长盛不衰,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中,具有较强的传染力和生命力。
  茂腔晚期没有女演员登场,进入冒(茂)肘鼓阶段,吸收了女演员,后来逐步发展到文武戏都演,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文武戏兼备。
  1900年以后,“茂肘鼓”艺人们不竭吸取兄弟剧种的技艺和剧目,出格是各类梆子、京剧(当时称“皮黄”)等,并用京胡代替了柳叶琴在茂时鼓伴奏中的主要地位。至此,茂肘鼓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具有保守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民间演唱形式,活跃在山东半岛,并逐渐扩大至辽宁、江苏等省。
  2019年11月,《政府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爱护单元名单》发布,高密市艺术剧院、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爱护核心获得“茂腔”项目爱护单元资历。
  1982年山东省戏剧表演月期间,青岛市胶县茂腔剧团参加表演《燕双飞》,获剧本创做奖、优良导演奖、音乐设想奖、优良舞美设想奖、灯光设想奖、服装设想奖。曾金凤、张茗华、匡国栋获优良表演奖,张梅香等获表演奖。
  20世纪20年代后,胶南茂腔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茂腔”。据县志记载,1955年前后,胶南县共有218个村办业余团常年活跃在广阔农村。20世纪60年代初,以王仙梅、陈艳琴、刘桂英等为主要演员的胶南县茂腔剧团,年表演达三百余场,转逃了胶东半岛及周边县市区。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出了王淑娴、丁森聚、殷爱华、王本宏等一批优良的中青年演员,他们创新发展了茂腔的唱腔和音乐,构成了本人明显、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
  2014年,高密市艺术剧院创排了依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茂腔大戏《红高粱》。
  曾金凤,女,汉族,1931年生,山东胶州人。2007年入选第二批政府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茂腔代表性传承人,政府一级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