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吕剧《花腔的日子》在东台市王昆大剧院上演。该剧取材于实在故事,原型是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党总支书记郝大宝。2017年,31岁的村落干部郝大宝来到双铺村,带领村民流转地盘、建大棚种花草、搭平台搞电商……短短几年间,把一个贫穷掉队的村庄变成敷裕文明的新农村。
在保守戏曲遭到挑战的今天,这些县级剧团的发展示状如何?他们如何走好转型突围之路?
当局采购的“送戏下乡”办事,做为江苏文化惠民的主要构成部门,也为基层剧团带来收益。本年,江苏扶持经济薄弱地域的39个县(市、区)开展2508场“送戏下乡”活动,此中,通过资金补助“送戏”1881场,每场补助5000元;通过当局采购“送戏”627场,每个乡镇(街道)配送1场。
“融入时代的文艺做品最具感化力,一个剧团要想生存发展,必必要靠精品力做支持。”在翟永军看来,把农村戏排好演好并不容易,排农村戏的本意是贴近糊口,要生动抽象,要请村民多提看法,“问问群众像不像,问问村干部真不真”。农村戏只要真正挖掘出人性和人情,人物抽象才能丰硕丰满,故事才能更动听。
在泗州戏剧团的剧目做品中,同一个名字时常会出此刻演员、编剧、导演多个工种里。“人手不敷,资金不足,做品的编撰、制做、导演、舞美,都只能本人上。”
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在剧目设置方面明显向基层剧团倾斜,参加会演的23部新创剧目中,此中有10部县级院团做品,数量是往年的两倍。
受制于人员和经费问题,这些年东海县吕剧团很难出大戏。本年3月,在当局部分支撑下,他们创做出大型剧目《花腔的日子》。陈阵说,为了让更多人关心吕剧,他不带队去北京、广州拓展市场,他们下基层,将朴实平易的吕剧调送到田间垄上。
在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的剧目表演单元中,东海县吕剧团、泗洪县泗州戏剧团、涟水县淮剧团等县级剧团占近对折。
台上,艺术家唱念做打;台下,观众喝采感慨。几乎每个县级剧团都有一部“艰苦创业史”,他们在窘境中摸爬滚打,撑起这方舞台。
同样被列入展演名单的,还有涟水县淮剧团、宝应县淮剧团等推出的剧目。涟水县淮剧团持续以精品“破圈”,他们带来的《村里有个管得宽》是“党员三部曲”第二部,该剧以轻喜剧形式,刻画了苏北运河滨一位年过半百的“管得宽”基层干部抽象。
涟水县淮剧团在新时代涅槃沉生,是江苏地方当局支撑基层剧团发展的缩影。翟永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涟水县委县当局设立300多万元“双名”工程专项资金,鼓励淮剧精品的创做出产。县当局还拿出120万元委托扬州艺校、淮安艺校培养18名淮剧学员,为剧团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对淮剧团实行“事转企”鼎新,人员收入取绩效挂钩,促使剧团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激发剧团缔造力。
江苏近日出台实施看法,让非遗取旅游“双向奔赴”。对于吕剧、泗州戏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江苏鼓励各地建设用好戏曲园,面向游客开展保守戏剧展演;鼓励各地探索非遗曲艺书场建设尺度和扶持政策,支撑地方戏曲进入旅游场合,扩大社会影响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戏剧学校和院团联合培养,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提高非遗传承人业务程度。
在评比法则中,还新设省市级剧团和县级院团分隔评审轨制,加大县级院团的获奖比例。
“吕剧学起来难度不大,但在江苏晓得的人不多,学吕剧的人就更少。”戏曲这行很辛苦,压腿、翻跟头、练唱功,三天两头往农村跑,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份苦,很难留住。“近20年间,东海县吕剧团招过30多个演员,仅5人留下。此刻剧团平均春秋为四五十岁,30岁以下的只要5人。”
记者梳理发觉,县级剧团原创剧目大多紧扣村落复兴主题,为波涛壮阔的村落变化画像、立传。泗州戏剧团团长刘洋泉说,县级剧团扎根底层,常年和农民打交道,对农村更了解、更无情怀,“创排农村戏是我们的强项”。
“农民的故事,农民最爱看。以轻喜剧的方式讲身边事,在嬉笑怒骂中会商庄重话题,很受乡亲们欢送。”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说,农村戏受众面很广,谁都有农村回忆,谁都有农民亲友,谁都有村落瓜葛,这是共有的欣赏语境。
东海县吕剧团是江苏独一的吕剧团,副团长陈阵14岁入团,到本年已有32个年头,从跑龙套到二级演员,经历了剧团的起起落落。
谈及剧团的发展,陈阵最感伤的是剧团“招不到人,留不了人”,导致步队青黄不接。
目前,泗州戏剧团共有25个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让年轻演员安心排戏,该团免费提供住房,还在工资待赶上赐与倾斜。
“我们每年表演200场摆布,以小戏为主。”刘洋泉告诉记者,从中专到大专、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构成,但县级剧团仍面临“招人难”。“县级剧团里大多是中专艺校的孩子,由于学历限制,他们无法获得编制,很难持久干下去,而本科生更情愿去大城市,不情愿扎根县级剧团。”
9月14日,在射阳县文化艺术核心上演的泗州戏《春满上塘》,同样聚焦村落复兴中的年轻人,讲述的是中国农科院高材生任磊为报效家乡,回到上塘,潜心研究出失传多年的“胭脂米”,并成功竞聘为村委会主任。任磊带动村民插手稻米合做社,带领大师走上致富之路。编剧、导演刘涉运说,“村落复兴要靠年轻人,这部戏就是呼喊年轻人回到农村,为家乡建设添柴加力。”
“对于县级剧团演员来说,没有心底对戏剧的热爱,很难对峙下来。”近几年,当局对戏曲爱护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开展戏剧下乡、惠民表演等活动,让刘洋泉倍感振奋。他相信,未来自动走进剧场的人会越来越多,年轻人学戏也会有职业前途。
在陈阵看来,戏曲的未来在年轻人,特别要从娃娃抓起。他们探索“戏曲进校园”,在小学开设兴趣班,陈阵带团授课,常常听到孩子们有模有样的唱段,他就打心眼儿里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