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个多小时的高铁车程后,毛老汉在救助站工作人员陪同下,到达高密市救助管理站,他的两个堂哥和老家的村支书已早早地在现场等候。“老弟,真的是你,还认得我吗?”久别重逢,场面动人。
值班人员安顿老汉办理手续后,救助站便开启了漫长的救助、医疗、康复、甄别工作。入站两年多的时间里,老汉在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之下,身体逐渐好转,除了经常操着一口疑似山东地区的方言,很难从他浓重的口音里发现有价值的身份线索。
一眨眼,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前段时间,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老汉嘴里总是吐着类似“高密、高密……”的字音,顺着这个线索,扬州救助站孙波站长用乡音耐心引导,并联系了山东省潍坊高密救助站,经过当地工作人员调查,最终确定老汉的线岁,高密人,并帮他找到回家的路。而此时,老人已离家15年,当地公安部门已注销其户口多年。
救助业务科立刻联系了高密市救助管理站,并拍摄了一段老汉自述身份信息的视频发了过去。“扬州站,听着他的口音,的确是高密人,不过我们这好像没有东泉岭这个地方。有可能地名改动过了,我们进一步核实后给你们回复。”高密市救助管理站的回复给了大家一丝希望。
“扬州站,我们查到老人的信息了!”几天前,高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系上扬州救助管理站,称老汉确实是他们那边人,他姓毛,1945年出生,今年73岁,离家已经15年了,父母早亡,有两个堂哥。另外,据信息反映,毛老汉家住高密市东北乡东岭村,由于流浪太久,在人口普查中,当地公安部门已经注销了他的户籍。“我们已确认他的信息了,并和他的堂哥们取得联系,他们知道弟弟还在人世,很激动,你们把他送回来吧!”
“见到老人回到亲人身边,真的很开心!”昨天下午,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李飞说起老汉的事,记忆深刻。据他介绍,2015年7月的一天,朴席派出所工作人员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老汉露宿街头,十分可怜。当民警将老汉送到扬州救助站时,两家单位都犯了难。老汉不仅有智力障碍,且年岁已高,牙齿脱落,难以辨别口音,他的身份成了谜。最终,他只好以“无名氏337”的身份入站。
“你叫什么名字啊?是不是高密的?我也是山东人啊。”救助站站长孙波家乡就在山东,当听到救助业务科的同志汇报“无名氏337”可能是山东高密人时,孙波眼里闪过一丝喜色,立刻赶往定点医院。“我是你山东老乡,我帮你找家好不好?你家是哪里的啊?”经过努力,在乡音的触动下,线索逐渐指向了山东高密市东泉岭村。
今年3月1日,82名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领到了居民身份证,标志着他们正式成为扬州新市民。这82人中有一位老汉叫“杨民鳞”,幸运的是,在失散了15年之后,这位老汉终于找到了山东高密老家。
前段时间,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老汉总是喃喃自语,吐出来的字音听起来像“高密、高密……”顺着这个新线索,救助站工作人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帮着他继续寻找自己的身份和家人。
得知这个激动的消息后,4月23日一早,孙波和救助站几位工作人员亲自送毛老汉回家,也许是难掩回家激动的心情,也许是乡音交流的刺激,毛老汉一路上都很开心,不时拉着孙波追问啥时到家,火车有没有开错方向?看着毛老汉眼里噙着的浊泪,孙波和同事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满足。
昨天,扬州市救助管理站赠予高密市救助管理站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协作救助显担当,跨省甄别终返乡”十四个大字。而在这锦旗背后有着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早在2015年7月,一年约七旬、头发花白的老汉被朴席派出所工作人员送到扬州市救助管理站。由于老汉疑似患精神障碍,且说话口齿不清,最终他以无名氏身份入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