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云涛看来,民族歌剧创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旋律好听,要让演员爱唱,观众爱听,如果像西洋歌剧一样,把唱腔弄得像说话一样,观众肯定不买账。《檀香刑》整体是悲剧,但是从头到尾,全是哭戏,也不行,那样就太压抑了。李云涛就加了个叫花子四重唱,没想到观众们对这四重唱印象特别深,“四重唱里,叫花子救孙丙那段,唱词极其简单,就是表现叫花子不怕死,油耷拉乎的,还有点紧张的状态。把这些放在什么位置,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都仔细琢磨。莫言老师帮着改,有的段落他就直接写。这个唱段一下子就充实了。他不了解的情况,我们再碰撞一下,再改。”
《檀香刑》的制作人、编剧、作曲李云涛是山东高密人,跟莫言是同乡。“孙文抗德”是清末发生在当地的真实故事。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李云涛,后来读了莫言的小说《檀香刑》,感觉那故事、语言、人物太亲切了,心中萌发了创作的冲动。
“民族歌剧要有民族歌剧的样子,不能老是学西方的洋腔洋调。”李云涛从一开始就下决心要把歌剧《檀香刑》写得既要好听,还要有家乡的味道。为此,歌剧《檀香刑》吸纳了山东琴书、高密茂腔等地方艺术元素。每幕戏开始时,一位身着白衣、手执二胡的山东琴书艺人,都会用苍凉的嗓音唱上一段山东琴书,把这幕戏的剧情梗概交代清楚,观众在了解了剧情的同时,也被那苍凉的唱腔带到了百年前的高密东北乡。
李云涛说:“莫言老师在《后记》里说,《檀香刑》是他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撤退得还不够到位。我理解就是往民间回归。特别是茂腔元素。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啊,家是高密的,从小就听茂腔长大的,一般人很难把茂腔的东西,融到歌剧里,你现学,也只能学个皮毛。”
2011年春节,正月初二,李云涛拜访在老家过节的莫言。一见面,他就开门见山:“莫言老师,我想把《檀香刑》改编成歌剧。他说,行啊,改吧,我没意见,你随便改。没想到,他答应得这么痛快。他说的随便改,后来我琢磨,就是说,你别有什么顾虑,就按照歌剧的要求改。”
这部改编作品也得到了原作者莫言本人的极高重视与喜爱。至今,莫言的作品已经被多次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一般而言,莫言会让人放手去做,很少过问。但歌剧《檀香刑》不同,在百忙之中,莫言不但与李云涛互动频频,交流细节,题写剧名,甚至还亲自撰写其中的唱段,“2012年夏天,莫言获‘诺奖’前夕,我放暑假回高密,就写了两三个唱段,打印出来给莫言看,莫言就在打印稿上面手写。他的确是快手,头一天下午吃饭时交给他,第二天就改过来了。好多唱段,比如词的风格、内容场景、结构都要考虑到。还有到底怎么结尾?怎样在结尾有震撼力?我们反复推敲琢磨。”在歌剧《檀香刑》定稿后,莫言颇有感慨,专门赋诗一首以纪念:一曲高歌动九霄,檀香郁勃气缭绕。兴叹今朝山河好,谁知当年泪如潮。
李云涛说,自己对茂腔的运用,还有一个方面是莫言的启发,“《檀香刑》小说的《后记》里藏着秘密。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1986年春节,我回家探亲,当我从火车站的检票口出来,突然听到从车站广场边上的一家小饭馆里,传出了猫腔的凄婉动人的唱腔。正是红日初升的时刻,广场上空无一人,猫腔的悲凉旋律与离站的火车拉响的尖锐汽笛声交织在一起,使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我感觉到,火车和猫腔,这两种与我的青少年时期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就像两颗种子,在我的心田里,总有一天会发育成大树,成为我的一部重要作品。’猫腔,其实就是茂腔。为了便于文学化表达,莫言将‘茂’,改成了‘猫’。”
《檀香刑》的民族化风格,不仅体现在取材、旋律、唱腔上,在服装、化、道上也努力体现地域特色。李云涛说,导演陈蔚把风筝、面偶等高密地方文化元素都融入剧作中,让作品透着浓浓的地方风情。和小说相比,在改编歌剧的过程中李云涛淡化了原作中各种酷刑,主要刻画人物的心理。不变的是和小说一样,以“施刑”为主线,在女主人公孙眉娘与她的亲爹孙丙、公爹赵甲、干爹钱丁三个男主角之间的恩怨情仇、生死较量中展开。
11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入选剧目、第十一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歌剧《檀香刑》在青岛大剧院上演。歌剧《檀香刑》不仅好听,还有莫言家乡高密东北乡的味道。《檀香刑》的制作人、编剧、作曲李云涛透露,莫言可以说深度参与了这部歌剧,不但与自己互动频频,交流细节,题写剧名,甚至还亲自撰写其中的唱段,更在定稿后赋诗一首以纪念,“一曲高歌动九霄,檀香郁勃气缭绕。兴叹今朝山河好,谁知当年泪如潮。”
一束灯光,一椅一人,一曲苍凉的山东琴书,拉开了歌剧《檀香刑》的大幕。歌剧《檀香刑》以清末德国殖民侵略山东半岛1900年修建胶济铁路时引发人民抗击外敌暴行的事件为背景,叙述了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将被施以“檀香刑”过程中的情仇家恨,映衬出百年前山东百姓宁死不屈、保卫家园的朴素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李云涛透露,2018年4月以来,在听取两次创作研讨会以及其他专家的建议之后,他们对故事情节、唱段结构等进行了优化,从而使该剧的剧情发展更加合理,在剧情的推动上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高密地方戏茂腔在莫言小说中一再出现,歌剧《檀香刑》又怎能少得了这样一个文化符号?剧中主人公孙丙本就是茂腔戏班的班主,包括孙丙在内的很多角色的演唱,都吸收了茂腔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委婉动听的特点,给了观众更多欣赏音乐的空间。在剧末“咏檀”部分,更是运用了一段原汁原味的茂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