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番交涉后,程倩和团队逐渐意识到,企业服务或许是墨迹天气的新方向,“ToB气象市场是大蓝海”。同年8月,适逢气象局出台新规,气象基础数据对市场化的第三方气象服务机构开放,对墨迹天气而言,ToB业务有了可操作性。
与所有工具型应用相同,数年来,墨迹天气尝试过多种商业化模式:比如上线“时景社区”以提高用户黏性、进军天气硬件设备,“只是不成规模”,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程倩表示。
“参考国外的第三方气象公司,理想状态下,C端和B端的收入比例能达到1:1。”程倩希望5年之内能完成该目标。
那任欣总结说,与外卖平台合作,主要在四个方面起到作用:送餐时长的赔付策略、骑手的赔付策略、外卖平台的运力调度和中长期的绩效预估。“每个客户的需求会有些差别,比如运力调度,对外卖也很重要,对于一个固定区域,晴天和雨天所需的运力是不同的,借助天气预测,可以提前准备。”
彼时,饿了么上线“准时达”不久,承诺在约定时间内,为用户送达餐品,超时则赔付“无门槛红包”。这固然提升了用户好感度,却也埋下隐患,如参考平时的送达时间,恶劣天气造成的意外延时,会造成高达数百万的损失。
面向企业,则需提供“完善的产品”,必须摒弃一些“随性”。“开始时,团队不是很适应,”那任欣坦承,“比如内部沟通时,技术同事和销售商量,今天做不完,明天上线行不行?更新App时也许可以妥协,对企业客户则承诺了今天上线,必须按时完工。”
为节省成本,饿了么选择在雨天下架“准时达”。“这需要有天气预测作参考。”程倩解释说,“下雨后再下架,会造成损失和运营问题,所以对未来两小时的短时预测,是强需求。”
做企业服务对团队是一个挑战,在此之前,那任欣和同事都已习惯了面向C端的工作模式:访谈、调查用户需求,上线灰度测试,再根据使用反馈,调整正式版本,“有迭代的过程”。
然而,质疑声指向了单一的收入模式。批评声音认为,广告收入对流量依赖性过强,一旦活跃用户数出现波动,营收能力将会受到重要影响。
这个习惯已持续数年,每当业绩突破,那任欣都会带领团队伙伴开香槟庆祝。此次签单,更是意义重大:近2年的努力后,墨迹天气终于拿下国内所有外卖行业,成为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点我达等平台气象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
程倩的记忆中,ToB业务的开端,有些误打误撞。“2015年,陆续有饮料零售商主动找到我们寻求合作,饮料销售情况与天气有关,比如气温上升,销量就会有明显提升,所以零售商希望能获取天气数据,为各省市的销量预测作参考。”
从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到安卓和iOS,同时期的大多App,早已销声匿迹。墨迹天气还在,表现还不错。结合招股说明书和第三方数据,墨迹天气拥有超过5亿用户,月活、日活用户分别达到2.3亿和5000万,位居天气类应用第一。
“加工”更体现墨迹的技术能力。据那任欣介绍,墨迹天气搭建了深度学习模型,输入大量天气历史数据,以推测未来1小时内每分钟的天气状况;2012年即上线的天气社区“时景”也派上了用途,通过AI图像技术,对用户上传的照片实施自动识别,发现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
8月底,墨迹天气与美团合作签单的当天,产品总监那任欣和伙伴们又开了一瓶香槟。
相对而言,墨迹天气的商业化能力不差。今年初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来自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收入占总比超过98%,报告期内净利润6253万,同比增长超过204.47%。
那任欣自信地强调,在对比中,墨迹天气的晴雨准确率可高出5到10个百分点。
增强理解的方法是实测。程倩透露说,合作初期,除了墨迹天气,饿了么同时参考了其他气象数据源,综合对比来判断准确率,在数据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调整,决定上下架“准时达”的节点。“打开多个天气应用同时刷,和外部实际天气进行对比,记录每个应用的准确次数,另一种是以气象局站点数据为准,记录相同次数。”
企业服务或许可以改善局面。毕竟,提供天气解决方案,重点看技术实力,而非随时变化的“流量”。
“气象局提供的基础数据,行外人难以理解。”程倩介绍,“有些对气象要求高的行业,比如航空公司会配备专门的气象人员,其余大部分公司没有配备,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将专业资料转化为可理解的数据。”
有了饿了么的成功案例在前,近两年间,墨迹天气又陆续拿下了京东到家、美团等多个平台。
2016年,企业气象服务团队正式成立。“为企业提供天气解决方案。”似乎有些抽象,更具体的解释是,墨迹天气在气象局与企业之间,负责解读和加工。
2017年初,在合作数月后,饿了么决定停止人工干预,在墨迹天气的方案基础上,实行“自动赔付”。“尽管准确率离100%还有距离,但自动赔付的效率,仍比加上人工判断要合适。”那任欣表示。
与饿了么的合作起始于2016年底。程倩回忆,这是一次对方“主动找上门”的生意。
外卖是墨迹天气第一个“跑通”的行业。程倩对《21CBR》记者表示,下一步,ToB业务会继续在物流、零售行业拓展合作,对气象精度要求更高的航空和航海领域,也是未来方向。
那任欣形容,为了转变团队思维,起初就是“强压”,安排激励措施、反复宣讲、强制要求,硬是将团队工作带上了企业服务的“正轨”。
招股书中,这两项技术被归类为“公司拥有的主要核心技术”,并注明“主要用于ToB业务”。
“去年南方长江暴雨,用户上传暴雨情况的时间,比天气预报早了整整两分钟。”程倩说。借助时景社区,墨迹天气可覆盖的监测范围比基站更广,“在预报的尺度和颗粒度上,可提高5%到8%”。
双方合作,需要改变思维的,不仅是墨迹天气。程倩和那任欣都清楚,天气预测行业,没有百分百准确,无论是长达数十天的中长期预测,还是未来2小时的短时预测,都存在误差和意外。处于“气象圈”之外的企业,并不清楚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