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有位著名的剪纸艺术家叫朱曼华,朱曼华最拿手的是历史人物和经典故事等大题材,比如清明上河图、梁山一百单八将等等,一幅剪纸长度就可达到几米,而且线条十分细腻,人物栩栩传神。而在高密,也有位著名的剪纸艺术家齐秀花,虽然本次来高密并未见到她本人,但记者了解到她的剪纸技艺也不亚于朱曼华,1997年,她的剪纸代表作品《金牛奋蹄》被中国邮政部选为丁丑年生肖纪念邮票。“高密茂腔”则是高密的另一大宝。据了解,早在2006年4月,高密茂腔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介绍,高密茂腔旧时称“肘鼓子戏”,茂腔作为肘鼓子的一支,形成较固定的声腔之后,逢年过节,在各地摆摊或现搭台演出。唱词多用本地方言,通俗易懂,男女唱腔也无明显区分,只从音的高低或节奏上有微小差异。唱腔旋律简易,节奏平衡,有点像劳动号子那样粗犷、有力、热情、奔放,深受农村群众欢迎。
高密茂腔是原汁原味的高密民间戏曲。它的曲调听起来质朴自然,委婉柔怨,唱腔通俗易懂,娓娓动听,生活气息浓郁,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
高密剪纸,历史悠久,剪纸艺人遍布千家万户。在艺术上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块与线组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粗犷中见清秀,稚拙中藏精巧,托在手上有一种扎人又爱不释手的感觉,以其独特的风格有别于其它民间剪纸,备受专家青睐和人们的喜爱。1993年,高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剪纸之乡”称号。之后,有数名高密剪纸女应邀出国表演,被誉为“中国魔剪”,不少艺术院校的学生专程到高密学习高密剪纸。一些国内外专家、友人也慕名到高密研究高密剪纸。
据了解,扑灰年画的制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先起草稿,再扑抹成正稿,然后用毛笔构墨线,着色、粉脸、涮手、敷彩、开眉眼、涮花、咸菜磕花、描金、涂明油。
胶东在线日潍坊讯 (特派记者 侯嘉伟) 高密美丽富饶,人才辈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被誉为“高密三贤”的春秋名相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等名宦鸿儒,他们流风余韵,传世久远。其实,高密还值得一提的是有“四宝”:扑灰年画、高密茂腔、剪纸、泥塑。18日下午,“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抵达山东省高密市,采访间隙,记者了解了这四类新鲜而又绝美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瑰宝艺术。
明天上午,网媒山东行记者将赶赴莫言文学馆及其故居,探访大文学家的创作及生活,本网记者也将会在第一时间发回最新鲜最热乎的报道。
泥塑具有独特的色彩,在全国民间泥塑中独具地方特色,受扑灰年画影响较大,以桃红、黄、绿、紫、黑为基本色调。泥塑造型繁多,有动物、人物、神仙、传说、娃娃等;代表作有胖娃娃、老虎、摇猴、座狮、叫鸡、吧嗒孩、拴孩娃、戏曲故事、神话人物等。
记者查询得知,扑灰年画,最早就是用烧制的柳碳条在一张白纸上起画稿后,拿另一张纸在上面用手扑抹,一张草稿可以扑抹数张,并可成为对称的两张。可以这样说,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手绘年画向木版年画过渡的“活化石”。
泥塑声、色、形、动效果俱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最鲜明的是独特的音响。无论泥塑老虎还是泥塑小鸟,用手一摇,都会发出相应的叫声。
高密文化馆同时还展示了半印半画、木版年画等高密民间艺术,蓝印花布、草编等民间工艺品,手绣、黑陶、地秧歌、民歌、民间传说等众多的民间文艺,以及各种节俗、婚俗、礼俗等富有强烈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价值的民俗文化。参观之后,采访团记者们对高密民间文化之丰富、山东文化底蕴之深厚赞叹不已。
泥塑的制作工序是:挖土、和泥、制模、磕模、晾晒、构线、着色、在腰上粘皮纸、涂明油、粘毛发。
泥塑,属我国民间泥彩塑系列,产生于明代万历初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泥塑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镇的东、西聂家庄、南、北高家庄。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独特而又古老的画种。所谓扑灰年画,最早就是用烧制的柳碳条在一张白纸上起画稿后,拿另一张纸在上面用手扑抹,一张草稿可以扑抹数张,并可成为对称的两张。可以这样说,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手绘年画向木版年画过渡的“活化石”。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初期,产于山东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扑灰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狂放如泼的写意风格;二是细腻诱人的工笔特点。高密民间有一首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刷刷刷,一溜栽花。大刷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