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密,古称夷维,秦时置县,西汉时为高密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劳动中,勤劳智慧的高密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民间艺术,为后人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以“高密三绝”剪纸、泥塑、扑灰年画为代表的艺术作品成为高密人尚文习艺热爱生活的见证,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祀神仙、祖先的活动,从汉代开始人们开始将剪纸图案应用于首饰、鞋帽和铜镜等的工艺当面,所以说,高密剪纸中最古老的鞋垫花等应该从汉代就有。高密剪纸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从分布在高密周围领地的汉墓室壁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中所展示的艺术造型来看,它们都极讲究动感、讲究神似,纯真拙朴不求细节,这与高密剪纸在造型上所讲究的稚拙淳朴是一脉相承的。但高密剪纸的独特风格应该是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因为那个时候朱元璋下旨移民,一批山西、河南、河北、江西等地的移民便迁于高密,移民中有不少工于剪纸的人,这批剪纸艺人把各地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带到高密,经南北方民俗习惯的融合、艺人间的交流,把南方的北方的剪纸风格和高密的剪纸风格揉合在一起,所以形成了稚拙、粗狂、金石味浓的高密剪纸风格。传统高密剪纸的制作中,首先用炭条笔将图案画在衬纸上,用纸捻将四张以上的红纸和衬纸穿在一起,对着衬纸的图案剪制。高密剪纸题材丰富,广泛取材于生活,大致分为七类:居室装饰类、活动点缀类、刺绣底样类、神佛像类、戏曲人物类、人物传说类和动物花卉类。比如窗花、龙凤双喜、灯笼花、枕花、帽花、观音菩萨、八仙、水浒一百单八将、十二生肖、牡丹莲花等。高密剪纸集南北方剪纸的艺术特点于一身,既玲珑剔透,又淳朴浑厚,它的传承手段主要是扒样、熏样和口传心授。熏(曛)样,是将剪好的成品画样用水黏在附上白纸的木板上,用油灯熏烤,待挂灰晾干后慢慢地揭下画样,将熏烤出的纸样附在其他红纸上再进行剪制。高密剪纸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已伴随着高密人走过了两千个年头,它深深扎根于乡风民俗,许多作品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剪纸艺术的想象力创作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生命力。高密剪纸在2006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