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东亮说,我国中西部地区近两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很多人在家门口创业和非农就业,再加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链转移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我国中西部地区就业吸纳能力明显提高。
郑东亮认为,面对当前就业形势更趋复杂、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坚持改革创新依然是推动就业工作更好更快发展的最强动力。
谈到创业就业培训,郑东亮认为,要特别重视改革创新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形式和内容:“现在的农民工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程度远超之前的农民工群体,而且现在很多创业项目都和互联网有关,所以应该在创业就业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变化。”
郑东亮还特别强调,要注意解决在解决产能过剩过程中出现的大龄低技能失业群体,他们更需要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以及其他形式的就业培训服务。利用基层社区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的资源,尽快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
“从2012年起,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比重就在减少,第三产业相对来说增加较快。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第三产业就业占就业比重已经达到40.6%,就业人数已达3亿多人,第二产业占比是29.9%。总体来看,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正越来越强劲。”
人社部29日的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一组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监测数据也表明,在很多劳务大省,本地非农就业和本地自主创业已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对全国10个省50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的监测显示,截至6月末,本地非农就业人数为6万人,占劳动力人数的10.1%,比去年同期增加0.2万人。本地非农就业人数中自主创业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1%。
对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增速趋缓而就业依然能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郑东亮认为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原来相比更大,二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三是我国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各种改革红利持续发挥效应。
分析下半年就业形势,郑东亮认为应该紧紧抓住大学生就业这个核心,重点抓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他说,调研发现,企业对大学生,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是在不断增加的。只要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就业服务环节加强指导,就能够抓住大学生就业这个“牛鼻子”,让政府部门有足够精力解决其他群体的就业问题。
作为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创业实体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很多处在创业初期、中期的创业者们对金融信贷的需求尤其迫切。对此,郑东亮指出,无论是草根创业还是成熟的中小型企业二次转型发展,只要能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发挥较大作用,就应该在信贷层面获得更多的支持。他建议,除了人社部门的小额担保贷款之外,国家还应该设立类似草根创业的各类专项基金,进一步支持各类创业群体都能通过适合自己的渠道找到资金。同时,尽可能简化贷款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给创业者及时、足额的信贷支持。
7月29日,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半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不久前,人社部就业促进司与中国就业促进会联合举办2015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会。结合这两次会议的内容,就有关当前我国就业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就业工作下半年的安排,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
“人社部门的小额贷款目前都通过国有银行去实施。如果能够适当让一些民间银行进入,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可能会更专业化、更有效率和针对性。”郑东亮说。
郑东亮还认为,就业创业培训必须系统培训,避免“撒胡椒面”,在培训形式上,可利用计算机远程教育。(王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