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剧,旧称“倒七戏”,合肥周边也有人称“小倒戏”,是我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等唱腔发展而成的。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以六安、芜湖和合肥为中心的上、中、下三路,即三个流派。由于它的流行区域是在皖中古庐州一带,1955年3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倒七戏”正式更名为“庐剧”。庐剧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个部分,主调富于叙事,也可抒情,用于表现较复杂的戏剧感情;花腔曲调绝大部分是民歌小调,一般曲式固定,反复演唱。传统庐剧唱腔没有丝、管乐器伴奏,只有锣鼓。早期庐剧表演比较简单,基本唱一段舞一段,舞蹈动作一般不结合剧情。这种状况直到解放后才得以改变,庐剧的表演方式和台词也更加丰富。1957年安徽省庐剧团赴京演出了传统剧目《休丁香》、《借罗衣》和《讨学钱》等,赢得首都各界的好评。并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徐志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