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我陪同研究生毕业的李同学去面试,一下午跑了三家公司。一个星期后,她告诉我,这几家公司都没有录用她。一个多月后,李同学告诉我,她已经入职一家公司,跟我吐槽工资不高,但随后发了一个得意的表情。同事军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一个学妹来北京找工作,省钱租住地下室,连续跑了几天招聘会都没有回应。有天晚上,她回到住处,发现被子发霉长了毛,人瞬间崩溃,坐在床上大哭,第二天便离开了北京...
【高密】大年三十晚上,高密人朱永胜将 “家堂”挂于家中正墙,上面记载了已故的12世父系家族世系,他摆放了三炷香、两根蜡烛,之后摆好供果,请祖宗回家过年。在举行仪式前,朱永胜让他的妻子回避。
【高密】北漂21年的刘树强在春节前赶回老家照顾父母,进门后,刘树强按照惯例给父母跪地磕头。刘树强的父亲几年前患上脑梗不能自理,母亲也年迈,刘家六兄妹约定,每家每半年轮流照顾父母1个月。刘树强35岁时因厂子倒闭,前往北京闯荡,如今往返北京深圳做琥珀生意,很有起色,但每当轮到他的这个月时,他就将店铺关闭停止生意,“一年无非两个月不赚钱,还有十个月呢。”我问他做生意和照顾父母哪个难,他说:“都不容易。”
【北京】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我的儿子从小在这里长大,这里有他的朋友、幼儿园与喜欢的课程班,在他心中,北京就是他的家。
【高密】而在我的家乡,年轻人结婚相对较早。这是家乡极常见的婚礼场景,人们在泥地上铺好红地毯,注视着新人走入婚姻的殿堂,朝他们喷彩条表达祝福。
【高密】几年前跟别人介绍自己家乡时,为了让对方明白位置,要说潍坊高密,或直接说我是潍坊人,直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家乡高密随之名声大震。这是莫言的旧居,位于高密城东北方向的平安庄村内,也就是莫言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莫言曾在这里生活二十多年。诺奖热度过后,这里的人潮人海也很快散去了,但每天依然会有数以几十人前来参观。小时候老家的房子就是这个样子,这也是山东乡土文化的象征。
【北京】我把这幅照片命名为《白天的月亮》,不是人间仙境,而雾霾污染。每当出现雾霾,我爱人就会限制孩子外出玩耍, 2018年的很多时候,孩子都只能整天闷在家里。蓝天白云,在很多城市是正常景象,却会让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开心得狂晒朋友圈。
【北京】北京一中学举办18岁“成人礼”,328名高三年级学生向父母献花等多种形式,庄严“宣誓”自己已成人。学生代表在成人仪式上说:“今年,我18岁,我们不能因社会环境的复杂,就放弃自己的责任;对家长、老师和朋友,要怀有感恩之心……”一名女生与白发苍苍的家长相拥而泣,“感谢她18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
【北京】2013年,我住在朝阳区左家庄,相邻太阳宫地区,有时会到这里的太阳宫菜市场逛一逛。因土地问题,太阳宫菜市场要拆迁了,画面是菜市场营业的最后一天,一名当地的北京住户紧握着一名卖水果的外地商贩的手,寒暄了许久。
【高密】直线公里的家乡小城,一年四季的天色空气都还不错,南湖公园,几乎每天都有晨练者。但儿时的伙伴说,如今,高密也偶尔会受到雾霾的影响,尤其在新闻上看到北京重度污染时。
【北京】出差一个月后回到家中,第二天特意和爱人带孩子参加了一次亲子烘培。爱人对我频繁出差会有所抱怨,但更多的是宽容、理解。孩子每次见我收拾箱子时,都会跑向他的妈妈,然后将头埋进沙发。出差前一两天,我会故意与孩子不那么亲昵,或者制造点“小摩擦”,也许这样在我离开家时,孩子就不会那么挂念吧?但每次我回家时,他都会奔向门口。
【北京】2011年春节,我在北京值班,父母从高密赶来陪我过年。他们回高密那天下起了大雪,我送他们去火车站,在租房的小区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在取景器里看到他们,我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高密】一列北京驶来的动车停靠高密站,接站的父亲见到女儿后,紧紧拉着她的手,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高密】两名熟人街头相逢,之前认为在老家只是年长的人喜欢见面握手,自己在北京非工作期间,与同龄人见面更习惯于挥手招呼,但当我回到老家碰到的亲友时,他们会主动伸手冲你走来,在这个环境中也渐渐养成了这个礼节。
【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被舅舅抱着的孩子特别开心,孩子母亲为他俩撑伞。一般来说,外地人在北京养一个孩子还是很吃力的。
【北京】正月的雍和宫香火格外旺,人们来这里烧香,祈求新的一年能事事顺心、达成所愿。
【北京】北京西站,两对恋人。其中一对紧紧相拥,或因即将离别,又或者是久别重逢。
我出生于山东半岛东部的一个县级市,高密。春秋时,鲁国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重伦理,尊传统;东临滨海的齐国则推行东夷文化,尚功利,求革新。我的家乡高密地处齐鲁交界处,深受着两地文化的影响。2008年,我拿到毕业证后直接从南京坐客车北上来京工作,一晃在北京已有10年,在这里,我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北京已是第二故乡。因家人在,高密成为了牵挂与回忆的地方。摄影:朱嘉磊
【高密】回到老家,儿子整天粘着他奶奶。每次回来,孩子待的时间都没超过七天,对这里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但每次,他与爷爷奶奶离别时都会掉眼泪。故乡是一座城,更是亲情的温存所在。
【高密】“上车饺子,下车面。”这是高密的讲头,从上大学到现在,14年过去了,每次回家离家饺子面条一顿不落。这天,我就要从高密返回北京了,因为是一早的动车,母亲天不亮就开始煮饺子。在老家有这么一句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年轻时想这句话,与父母常说的“父母在不远行”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现在想想,这两句话都是父母对儿女的期盼,“不远行”也是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亲情与牵挂。
【北京】大城市,人们结婚普遍比较晚,为了解决单身男女的终生大事,各种各样的相亲活动层出不穷。这是北京西客站一酒店内,百余名中科院的大龄单身科研精英在一场相亲会上玩游戏。
【高密】随着近些年私家车增多,家乡小城在一些特殊时段也会轻微堵车。因前方十字路口车多,赶集的人们驻足等待。对这个小城,塞在路上5-10分钟就是比较严重的拥堵了,因为多数时候想办什么事儿,十几分钟就足够到达目的地了。
【高密】家里人会时不时找个由头聚一聚,亲情需要联络,而饭局是最好的“借口”。如今我们这一辈大都在外地奔波,家庭聚大都成为了父辈的聚会,我给长辈敬酒时,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回来。”老家的饭局很有意思,座位怎么坐,谁主谁客,谁主陪谁副陪谁三陪都要分得清楚,即便在座的都是自家人。一次家庭饭局能干掉两三瓶白酒或红酒,但不是干喝,而要辅以好的敬酒词: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符合时代潮流,最好还能诙谐幽默。
【北京】这是日落后的故宫博物院,我更喜欢称为它为紫禁城。10年间,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城市的繁华也不断地向五环六环外围扩散,但雍容大气、壁垒森严的紫禁城始终端坐在首都中轴线的中心,也始终是北京的地标。
【高密】扑灰年画是家乡民间的一个古老画种,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之后便是粉脸、敷彩、勾线等步骤。石见亭已是石家这个手艺的第四代传人,如今儿子受其影响也学习了美术专业,在我看来他的“作品”《姑嫂闲话》已与其父不分伯仲,但石见亭仍能从中挑出很多毛病。石见亭说先任其儿子发展自己喜欢的职业,他坚信儿子到一定年纪会主动愿意传承这份手艺,“如果真不喜欢也不强求。”
【高密】爷爷被两个孙子缠得很忙,小孙子是二孩政策刚放开时出生的。在家乡县城,很多家庭有了第二个孩子。
【北京】 朝阳区国贸桥下,“跨省回家的候鸟”。北京上班族排队等待发往河北燕郊的公交车。因为房价、租金等原因,很多在北京上班的人只能在燕郊买房租房,他们每日跨省上下班。不遇大堵,这些在国贸附近上班的人每天也需要在路上花费3个小时,而还有很多人到达这里后还需再转乘地铁公交前往东西城、海淀等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