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06-1117:05:53来源:齐鲁网作者:刘骏等责任编辑:尚阳
山东省注重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注重非遗传承人的培训、扶持,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为老艺术注入新生命。
新年假期这几天,高密市聂家庄的聂臣希收到的泥塑订单,已经排到了正月十五,年前这段时间,每天少说也得做出100多件泥塑。老聂的传统泥塑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在做了近40年的手艺活里加进了不少新元素。
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密泥塑”传承人聂臣希说:“以前画老虎的时候很少写字,(现在)写上一些比较吉祥的话语,(对)人们的一种祝福吧。”
加上了吉祥语,画上了长睫毛,创新调制了新颜料,萌萌的样子让这个百兽之王变得格外可爱。老聂说,自从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高密泥塑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后,当地的文化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组织传统艺人到外地去参观、学习、开眼界。老聂的儿子最近还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把高密泥塑推到了网络上。
聂臣希的儿子聂鹏高兴的说:“很多客户通过网上看了以后,都来看看这个实体店,让更多的人通过网店来了解了我们这项民间艺术。”
更让老聂一家高兴的是,就在离他们家不远的地方,一处由当地政府融资3亿多元建造的“红高粱民俗民艺村”正在建设中,老聂已经在这里买下一个店面。
高密市文广新局局长徐明表示:“各个门类的传统文化的经营业户都集中到一个地方来进行集中的经营和展示,对弘扬整个传统文化我觉得会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去年以来,山东加大政府投资,重点培训了近6000名非遗传承人,建起了民间艺术馆、非遗博览园等,为传统艺术提供集中展示经营平台。同时,山东还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补贴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老戏曲演新题材,并为500个庄户剧团更新配备了演出器材。去年全省立项的艺术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传统文化研究占到一半以上。
|
|